天津中心城区面积是百年前17倍

2013年11月05日 10:49   来源:每日新报   王月

天津中心城区面积是百年前17倍

  昨天,由天津市城建档案馆承办的《近代天津城市规划图片展》上,一张张图片为世人展开了一幅尘封已久的历史长卷。你知道吗,天津的第一个由中国人进行的城市新区规划是在1902年,袁世凯接管天津制定的“河北新区规划”;1919年的《天津华界规划图》是北洋政府对华界进行的一次比较详细的建设项目规划;天津首部城市总体规划则出现在1930年。

  早期的天津城 四四方方

  1404年天津设卫,第二年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西南开始筑城,从此拉开了天津城市发展的序幕。天津卫城呈长方形,十字大街形成全城轴线和方位坐标。鼓楼居中,用地一分为四,官衙贵府建于北部,坐北朝南。城垣外东北地段,在原聚落基础上沿河自然形成月牙形的带状市镇,与城内构成完整的城市区域。专家告诉记者,天津卫城的建设受《匠人》《营国》等中国封建传统规划思想的影响,呈现出先市后城、市在城区、城在市旁的主要布局特点。在1860年开埠前450多年的发展中,特别是前期,城外商埠码头发展快于城内衙署和居住区,这是天津早期城市布局发展的一个特有现象。

  近代成为“万国建筑博览会”

  1860年以后,列强用武力打开天津口岸,沿海河划分租界。一方面租界区内地块割据现象严重,按各自利益独自规划路网,各自进行功能布局安排。另一方面各租界按自己的审美和意愿进行建筑活动,从而使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建筑纷纷涌现,使天津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在各国租界当中,英租界设立时间最早,也是开展规划建设较早的区域,在草图上绘制了项目租界分段出租建设计划的“戈登规划”,是近代天津出现最早的规划行为。当时的设计师在现五大道地区运用先进的花园城市规划理念,提出将这一区域建成高等住宅区。

  1930年有了首部城市总体规划

  1901年袁世凯接管天津,为摆脱租界控制,决定设河北新区,以形成与租界区抗衡的格局,规划建设了北站、大经路(中山路)以及与大经路平行和垂直的经路、纬路,形成路网格局。河北新区规划也成为天津第一个中国人自主进行的城市新区规划。

  天津首部城市总体规划出现在1930年,也就是梁思成和张锐拟定的《天津特别市物质建设方案》。方案从长远考虑,在城市功能分区、市政与公共事业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划。与此前出现的局部地区规划建设相比,不仅扩大了市区规划范围,增加了规划广度和深度,也是华人第一次从天津城市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总体规划。

  1949年城市重心东南向转移

  开埠以后,九国租界相继划定,天津城区范围迅速扩展。1900年,八国联军拆除天津城墙,修筑马路,彻底打破了老城区空间格局。城市发展中心开始以海河为轴线向东北方向的租界转移。到1911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2平方公里,较1840年增加了约3倍。租界与河北新区的开辟,以及新港的建设,奠定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基本格局。1949年天津市区面积为151.343平方公里,建成区的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城市的重心也逐渐由旧城区沿海河向东南方向的租界区转移。根据最新勘测结果,天津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是281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5.3倍,更是百年前的17倍。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