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八届三中全会特稿:绘就西藏美丽画卷

2013年11月07日 14:46   来源:西藏新闻网   冯骥

  有一项大工程深得民心:自治区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西藏将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工作,办好惠及全区各族人民的“十件实事”。

  就业、扶贫开发、文化惠民……一个又一个与农牧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绘就了一幅以人为本、温暖多彩的动人画卷,让广大百姓从中体验了幸福与期待,也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的生动轨迹。

  扩大就业:千方百计让全民劳有所得

  10月26日,又一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拉萨市举行。46家用人单位提供的861个就业岗位,让前来应聘的莘莘学子目不暇接、欣喜不已。

  一直以来,区党委、政府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据了解,今年我区高校毕业生有1.4万多人,面对如此形势,我区各地(市)人社部门重点加强了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和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指导和服务,优先提供就业信息、优先推荐职业培训、优先参加就业见习,对符合条件、自愿到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毕业生进行兜底安置,尽快促进其实现就业。

  同时,我区还积极扩大就业渠道,帮助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实现就业。今年5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请求对口援藏省市、援藏中央企业开展2013年就业援藏工作的函》发出后,各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就业援藏号召,陆续来藏举办就业援藏专场招聘会。截至8月底,各对口援藏省市、援藏中央企业针对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学历、专业等实际提供就业岗位5235个,已录用300多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总体形势好于去年。

  劳动力的流向,是区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随着广大农牧民群众观念的更新,我区经济形势的走红,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为帮助各类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并稳定就业,全区各级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大力开展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采取订单培训、岗前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并组织召开以有转移就业及创业意愿的农牧区劳动者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以“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活动。仅上半年,我区就为9000多名从业人员开展了唐卡制作、民族歌舞、农牧区施工等品牌技能培训,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6亿元。

  扶贫开发:实现贫困群众共同致富

  当雄县是一个纯牧业区,畜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切实增加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群众的现金收入,我区通过实施当雄县野牦牛良种扩繁项目,使项目区牧民增加收入418万元,408户贫困牧户户均年增收2975元,人均增收600元。

  通过项目消除贫困,让大家走上致富路,是我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我区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肩负着帮助83.3万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艰巨任务。我区的扶贫开发面临着低收入人口多、返贫率高、致贫因素复杂和困难群众多、群众困难多的现实问题。2010年,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为4139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特别是在边境和人口较少民族居住区、地方病高发区、高寒牧区、藏东深山峡谷区、藏中农牧结合部,贫困问题更加突出。这些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多分布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区域,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本领缺乏,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了使扶贫开发实现有重点突破、有重点投入、有重点布局,我区科学规划,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区域,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政策,实施差异化扶贫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动贫困区域跨越式发展。为此,我区将边境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地方病高发区、高寒牧区、藏东深山峡谷区、藏中农牧结合部作为五大攻坚主战场。

  五大攻坚主战场确定后,扶贫部门通过实施整乡推进、到户帮扶、产业开发等专项扶贫,解决贫困群众当前实际困难;通过实施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行业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事业;通过实施定点扶贫、对口援藏、强基惠民等社会扶贫,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意识,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

  据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胡新生介绍,预计全年减少扶贫对象12.8万人,低收入人口由2012年的58.5万人下降到45.7万人,扶贫对象占农牧区总人口的比例由23.97%下降到18.73%,使8.7万户、37万人得到了项目覆盖,预计扶贫对象和农发区群众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文化惠民:用大手笔扮靓群众生活

  走进拉萨市尼木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电影放映室、排练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信息资源共享室、多功能厅、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一应俱全。“这些全都是免费的。”该活动中心负责人自豪地说。

  尼木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成功创办和推广,是我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区地市图书馆、群艺馆、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区已经实现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216个乡镇建成了统一、规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此外,全区完成了1个自治区分中心、73个县支中心、200多个乡镇基层点、3000多个村级服务点建设,以及《八大藏戏》、《西藏民间舞蹈资源库》等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和一批数字资源翻译工作。包括图书馆、群艺馆、民间艺术团排练场所、乡镇文化站等6个大项、近600个子项在内的自治区“十二五”文化建设项目全部落实,总投资达13亿多元。

  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为顺利实施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整体面貌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资金保障,也充分调动了各级公共文化设施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图书阅览、上网学习、文体活动、文化培训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丰富和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是基层文化事业的一支重要队伍。目前,全区共有500余支相对固定的业余文艺演出队、100余支民间藏戏队,全区民间艺术团的总量也达到51支、演员人数达到2000余人。自治区对民间艺术团的经费补助也由每年5万元提高到了20万元,各地市和县对民间艺术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