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改善民生获好评 服务创品牌政策重实效

2013年11月11日 16:55   来源:黑龙江日报    

  哈尔滨市民李女士和丈夫是普普通通的企业职工。近日,他们刚出生三天的孩子被诊断患有新生儿败血症,医疗费成了一大难题。无助的父亲在医院走廊看到一张海报:“今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即可参保,落地就可享受待遇。”家长立即办理了新生儿参保手续。“医疗费大约得花1.6万元。医保将为我们支付8000元。好政策挽救了孩子,也拯救了我们的家庭。”李女士激动地说。

  如今在哈尔滨,各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和服务,在大力改善民生的同时,也助推着经济的发展。据介绍,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采取“优服务、接地气、提效率”三条措施促进作风转变,收到良好效果。

  优服务,办事窗口更亲民

  日前,记者于午休时间来到哈尔滨市医保中心服务大厅,看见仍有群众在办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开设的午间值班窗口满足了部分群众的需求。“医保大厅现日均服务千余人次,午间值班窗口在1个半小时内平均每天服务量达80人次,根据群众需求,窗口数量还可实时增加。”哈尔滨市医保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还对各科室每项业务建立起“便民绿色通道”机制,指定专人负责,随时随地提供服务,真正为群众提供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便民通道。

  据了解,为提高服务质量,哈尔滨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民生桥梁。他们建立限时办结制,对已领取叫号凭证的办理事项,各业务窗口的工作人员必须全部办结,在所有受理业务办结后方可休息。

  近日,一位完全失聪的老人,从甘肃来哈尔滨市医保中心办理异地就医手续。沟通只能通过书写进行,仅政策解释就写了十多页纸。当得知门诊检查费用不在异地就医报销范围内时,老人家情绪激动,说还等着用报销的钱买车票回家呢。该中心审核二科科长曹志虹一边安抚老人,一边书写解释。但老人坚持说已没钱回家了,在哈尔滨也没有亲人。看着老人着急的样子,他从自己兜内掏出二百元钱塞到老人手中。在办完业务后,最终让老人满意离开。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业务知识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正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人社部门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涌现出曹志虹等一批服务民生的先进典型。

  接地气,贴近群众办实事

  哈尔滨市人社局党委今年提出:机关干部要自觉俯身接地气、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并要体现在各项工作中。该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并确立了63个调研课题,局领导牵头负责的就有23个。通过调研,使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人才保障、提高社保待遇等多项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和快速推进。

  据介绍,该局深入开展“服务基层一日行”活动。局相关业务处室打破惯例,纷纷下到基层,现场审批办理业务。活动开展以来,局机关先后派出124人次,深入8个区、县(市)为民办实事。养老保险部门深入阿城区实地开展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及相关待遇改批认定工作,在一天内审批正常退休179人,特殊工种退休69人,合格通过46人,改批待遇12人,被征地农转非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35人,处理遗留问题9个,并对特殊工种退休申报等问题进行了业务指导,效率由此大大提高。

  人社部门还主动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哈尔滨工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守滨告诉记者:“人社部门的主动服务让我们获益匪浅,提高了我们的效率。10月中旬,正值我们公司下属一户企业安置职工的关键时期,人社部门劳动关系处负责人来到企业,在职工安置费用测算等方面给予有力指导。人社部门、我们、基层企业三方当场拍板。如果在以前,我们需要先研究一次,再去人社部门请示咨询一次,回头才能和下属企业敲定。”

  据了解,为打造服务群众新品牌,该局人才服务局推出“公益性人才交流”,劳动保障监察局推出“监察牵手情暖民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推出“数字医保”,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推出“六个零服务”,劳动保障信息中心推出“12333五星级一对一贴心服务”,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局推出“精确化管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推出“王科长就业服务热线”,企业职工托管中心推出“特色服务打造职工之家”。这些服务新品牌,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冰城群众。

  提效率,特殊群体获益多

  一系列优质高效服务措施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哈尔滨市医保中心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推出“数字医保”服务方式,将业务、财务与银行三方联网,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生育、离休人员医疗统筹全部联网对接。通过努力,目前哈尔滨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已达364万余人,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年度25万元和11万元,报销平均比例约为76%和70%,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哈尔滨市有600位肝肾移植患者,为减轻他们的负担,哈尔滨市将这些患者术后抗排异治疗的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上限额度由5万元(手术2年后)、7万元(手术2年内)提高到7万元、9万元,目前已有19项检查化验、52种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辅助药品纳入统筹支付。32岁的田先生是哈尔滨市肝肾移植患者中的一位。采访中,他的母亲说:“他如果没有出现较重的排异反应需要住院,术后治疗的费用医保基本都解决了。”

  由于刚出生的新生儿免疫力极低,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易患肺炎、惊厥、败血症等常见疾病,高额的医疗费加重了普通家庭的负担。2013年,哈尔滨市将9月1日以后生育的具有哈尔滨市区城镇户籍的0至28天(含28天)新生儿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保政策全覆盖。

  针对低保、重残、低收入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各类患有重特大疾病的特殊群体,哈尔滨市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在市区9所政府主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中,设立附属医院5个,并将民办养老机构及附属医疗机构,以及部分社会福利养老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管理范围。这些举措让哈尔滨市各类弱势群体在病有所医方面有了更多保障。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