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出发 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指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未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表述能否彻底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市场、政府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到底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需哪些配套条件?城乡差别和环境污染,为何会如此严重?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究竟能解决哪些难题?
郑新立:政府主要是当好守夜人的角色 资源配置都交给市场来决定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从十四大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到现在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了两个字,标志着我们对市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也就是说,要按照市场价格、市场信号,由市场主体去配置资源,政府就是要保持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那么资源的配置由市场主体来进行,政府不要进行干预,那么改革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由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
政府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维护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那么政府要集中力量把这些事办好,就是当好叫守夜人这样一个角色。那么至于配置资源,上什么项目,每年生产什么东西,生产多少,这些都交给市场来决定,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
刘戈:有时政府进入市场过深 导致市场的信号被打乱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举一个小例子,比如说光伏产业、钢铁产业,这样一些产业,地方政府在推动它发展上面有过强势的推动和引导,那么这样给市场一个错误信号。一旦市场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企业又来不及反应,到最后,由于开始的时候政府进入到市场里面过深,到最后出了问题以后,你又得救它,所以这一来一去,市场的信号被打乱,那么市场的各个主体之间,它就不能够按照真正的市场规律来对自己进行定位了。
三中全会在这里面的表述,就是说要建设法制型和服务型的政府,也就是说,首先你要给市场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法制环境,同时,你对这些企业,对这些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比如说李克强总理最近经常讲一个例子,就是他在考察的时候碰到一个从北京上大学,后来回到家乡,借了20万块钱开办一个书店的小伙子,这个书店开了没几天就关门了,为什么?一个是开的过程本身就很费事,三四个月的时间,要经过各种审批,甚至你在什么地方开设这个店,那么要有文化部门的,或者其它相关部门要过来考察,要替你来做这件事情。以后这些交给市场来,最后如果是他自己选址不对,或者他最后经营出了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由市场来惩罚他。
郑新立:出现雾霾天气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市场机制 把社会资金引导到环境治理上来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产能过剩的产生有它的原因,比如说我们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还不够,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市场的地区的保护不能够进行充分的竞争。也就是说在这个领域不能进行优胜劣汰,如果优胜劣汰的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了,那么落后的产能,落后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可能站得住脚,它自然就关门了。
我们现在经济生活中间面临的诸多的难题,实际上都可以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来解决。比如现在城乡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它本质上就是由于城乡之间的市场的分割,那么大量的要素可以从农村流向城市,但城市的要素流到农村就很困难,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到农村去遇到一个屏蔽。因此城乡收入差距就不断的拉大,只有打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的渠道,实现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双向、自由的流动,就可以大大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又比如说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原因也在于,在社会领域我们的改革还不到位,形成一个屏蔽,那么社会资金很难进入到社会领域,主要靠财政资金来支持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社会领域就出现了供不应求,公共服务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现在我们城市出现的停车难,进养老院难,进幼儿园难等等本质上是由于资金进入社会领域难所带来的。
再有,我们现在到处出现雾霾的天气,那么它本质上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市场机制,把社会资金引导到环境治理上来。比如说我对大气的污染的治理,对清洁水的提供,我做出了贡献,有了投入,那么没有一个市场机制使我这个投入取得合理的回报,那么只有通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郑新立:房价上涨主要是由于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 以及市场配置资源不当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现在从住房的供给的条件来讲,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的钢筋、水泥、建筑力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为什么出现房价上涨?就是由于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你开着车往郊区跑半个小时,那么房价一下子都可以由每平方米几万块钱降到只有几千块钱,那么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就是,生产要素到城市之外的地方流不过去,那里有屏蔽,它阻碍生产要素的流动,如果要素可以流到那去,可以产生有效供给,那么房价一下子就可以降下来了。
我曾经到纽约去考察过它的房地产,纽约由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跟中国的大城市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那么纽约市规定,家庭年收入3万到5万元可以享受政府的廉租房;那么家庭年收入3万美元以下的就可以申请;那么3万到5万这个区间,你还可以继续住;但是家庭年收入超过5万元,你得必须要退出,退出以后,你自己去买房子,因为他钱比较少,先在纽约的近郊区买,房子户型比较小一点;然后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到20万的时候,他就更远一点;家庭年收入超过20万的时候,再跑的更远一点。所以越是有钱的离城市住的越远,它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住的离城市远一点,清静一点,那么它有很好的交通体系可以到自己上班的地方去上班,越是到城市远的地方环境越好,越安静,空气质量越好,它不会挤在中心。我们现在三环路以内,四环路以内,集成一砣砣了,集成一个死结了,谁也解决不了了。
刘戈:问题倒逼改革 改革最后在解决问题中逐渐深入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市场的事情让市场去解决,那么可能这样的问题就会少一些。当然这也是发展中的困难,所以习总书记讲了,就是说问题倒逼改革,改革最后在解决问题中逐渐深入,是这么一个关系,我们不可能希望就是一蹴而就。不会是只要政府职能一转型,然后把权一放,改革就自然好了,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中全会有一个非常新的提法,叫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不是说政府就往后退,然后政府就发挥更少的作用,不是多和少的问题,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但是这只手怎么做,要现代化的一只手,然后它有程序,按照这个程序去运转,那么这样它能够把市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对市场来配置资源在法制上、服务上提供帮助。
郑新立: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 不要由政府来决定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第一,培育市场主体,现在我们企业要创业还是面临着很多困难,最近我们工商管理总局把企业登记的手续简化了,那么企业注册资金由过去的实交变成任交,大大的简化了企业注册的成本和手续。那么可以鼓励群众创业,这样有更多的市场竞争的主体出现,就可以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间的作用。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个关键,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不要由政府来决定,我们现在一些价格政府还在管控,那么要使更多的商品的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
另外,还有市场的监管要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比如说像食品安全,有一些不正当的竞争,垄断,这些要通过政府的管理来解决;最后一个就是,我们有一些要素市场的发育还不充分,比如说土地市场,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这是导致在这些领域难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通过发育这些市场,通过这方面的改革,那么就可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环境和条件。
刘戈: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要并举 要让改革措施冲破阻力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要并举,可能我们的所有需要改革的这些内容,不是坐在那个地方就可以想出来的。那么在前进当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在解决困难的时候,这样的一些改革措施能够冲破阻力,能够真正的把它贯彻下去。像现在,注册公司简单了,但是同时,我举个例子,一个书店开办的时候要跟八九家部门要打交道,没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这些牌照拿不下来,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因为你安装玻璃,城管来管你,应付这样一些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对于经营者来说,都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情。如果这些困难不断能够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那对于中国经济也好,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好,它就会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
原来你们一个一个的小池塘,你们都有很高的墙,然后把你们这滩水围起来,那么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通,要让要素自由的流动。
郑新立:为社会资金进入金融领域打开了大门 已不再是玻璃门和弹簧门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金融是一个关键,因为市场配置资源实际上现在是金融机构对资本,或者资金的配置,因为资金流到哪个地方,其它生产要素就跟着在哪个地方集聚。最近我们国办67号文,7月5日国务院办公室发的一个文已经有了突破。国务院文件明确的提出,允许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各类股份制的自担风险的商业银行以及其它小型金融机构,这就为社会资金进入金融领域打开了大门。过去虽然文件讲了,但是它是玻璃门、弹簧门,还是进不去,那么这次国务院办公室这个文件是大突破,那么贯彻这样一个文件,我想我们金融机构多了,竞争充分了,那么它社会资金利用率就会降下来,降到社会平均的资金利用率,那么企业融资的成本就可以下降了。
配置资源,应当是有全球化的视野,我们现在有3万多亿的美元的外汇储备,那么完全进口国外我们所短缺的资源,这样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来寻求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可以打破我们经济发展一些资源的瓶颈约束,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国际并购……
(CCTV2《央视财经评论》)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