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安江饮用水源地水质堪忧 理念制度执行皆需转变

2013年11月15日 10:08   来源:人民日报    

  当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都成为老百姓的一种奢望,何谈心系民生,何谈建设美丽中国

  近日,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安徽、浙江两省的新安江饮用水源地水质堪忧。养鱼的网箱直沉水里,酒店、餐馆临水而建,污水基本直排入江。

  水源地是生态环境极为敏感的区域,关系到百姓的饮水安全。今日新安江,确实令人忧。这些年,治污口号如雷贯耳,污染案例层出不穷,原因究竟何在?

  首先是理念。“以人为本”,想必各地官员早已倒背如流。是否真的入脑入心、见诸行动,却有待商榷。对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形依然屡见不鲜,为违法排污企业开“绿灯”的情况时有发生。空有理念口号,实际作为不力,就是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抛在了脑后。

  理念之后,便是制度。近年来,国家治理污染的相关制度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比,与治理污染的严峻形势相比,制度仍需更加严苛。违法成本过低,就是一个突出问题。偷排成本大大低于治理成本,一些企业铤而走险,宁愿被罚款也要偷排。以制度治污,还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制度之后,便是执行。缺乏强有力的执行保障,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政府作为执行者,理应负起相应责任。面对利益相关的企业,政府能否“狠下决心”严把关口,杜绝“绿灯放行”;能否整合各执法部门力量,彻底斩断违法排污企业“走后门”的捷径;能否严查自身,切实提高执行力,而不是用“资金缺乏、人手缺乏”等借口开脱。只有认清这些问题,才能不拖沓、不推诿、不“放水”。

  当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都成为老百姓的一种奢望,何谈心系民生,何谈建设美丽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一场持久战,要赢得胜利,必须有严于律己的魄力,必须各部门齐心协力,必须理念上贯彻入心、制度上严惩不贷、行动上铿锵有力。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

  新安江之美,自古有名。“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孟浩然笔下的意境,可不能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怎样呵护那一湾清流,如何保住那一方水源,当地该好好深思。黄昭华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