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印度人香港人重庆卖小吃 个个有秘诀

2013年11月22日 10:07   来源:重庆时报   

江北区,韩国人李映制把有家乡味道的“辣炒年糕”店整得有声有色

 

  沙坪坝区磁器口,正在“甩饼”的印度人盼迪严来重庆10年了,现在还能说一口地道的重庆方言

  昨晚,重庆小面登上央视纪录片频道,让本土吃货们对重庆小吃有了更多溢美之情。

  而在重庆小吃界,有那么一群来自印度、韩国和中国香港的境外人士,他们靠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及经营秘诀,把境外小吃在重庆小吃界经营得可谓风生水起。

  1㎡的炒年糕店

  韩国人李映制

  来重庆3年了,在大融城有一家“首尔厨师长”餐饮店,他还即将成为韩城旅行社代表,同时,他也是观音桥某地下小吃街辣炒年糕摊的老板。

  李映制这个辣炒年糕店从上个月26号正式开业以来,还没到一个月,每天的营业额就有700元~800元,预计第一个月能达到21000元~24000元

  “我最想进入重庆小吃市场”

  普通话不会讲几句的李映制,只能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语言的障碍,并未影响到他风生水起的生意。

  “第一次来重庆的时候,感觉重庆的小吃市场不得了,很多小吃街,而且人流量庞大。”三十多岁的李映制说,来重庆3年期间,他先是在解放碑开了一家餐饮店,但是因为选择在商场里面,该商场经营不善关闭后,他的店也跟着关门了。

  随后,他又看中了江北商圈,于是在大融城开了一家餐饮店,50多平方米,做韩式料理。李映制说,其实他最想打入重庆的小吃市场,“炒年糕等韩国当地小吃,多是街边摊上卖,而我也想将这种模式带到重庆小吃市场,一直在寻找机会。”

  “小吃店要开在旺街上”

  “我就看准磁器口、解放碑好吃街和天天尚街负一楼这几条好吃街,但是这几条街的门面好难找,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要转让的,费用又太高了。”李映制说,他相信靠近黄金地段,做生意才会红火,所以这几年一直执着只能将自己的小吃店开在这几条小吃旺街上。

  上个月,李映制请朋友到小吃街吃米线时,突然发现在那条小吃街里颇有名气的台湾卤肉卷打出了多余空间租让信息。“他们排队的人多着呢,天天都很长一队!”让李映制更欣喜的是,自己要租的地方正夹在台湾卤肉卷和同样是天天排长队的板栗店中间。“他们排着队,我就把自己的炒年糕拿着让那些排队的人免费试吃,一旦他们觉得好吃,就也会在我这里买了,后来就有了回头客。”

  记者观察到,李映制的辣炒年糕店,其实就只是卤肉卷店面里多出来的一块“边角料”,两个店一个出口,就是辣炒年糕店的前挡板,整个面积最多一个平方米,跟一个格子铺差不多,每个月租金不到一千元,而李映制这个辣炒年糕店从上个月26号正式开业以来,还没到一个月,每天的营业额就有700元~800元,预计第一个月能达到21000元~24000元。

  经营技巧总结:

  在李映制看来,韩式料理店在重庆已经普遍开花,而和自己同一条街的也有2~3家竞争对手。而自己只能以单一产品的辣炒年糕相敌,虽然对味道正宗有着绝对的信任,但是让消费者也能迅速信任的办法,就是借热店的热气。

  “我也想把更多的小吃带进来,比如炸酱面,但是经营面积不允许。”李映制说,即使有着这样的矛盾,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热店优势。“有名气的店同时也会帮你带来客流。”

  印度人盼迪严

  来重庆10年了,曾在大酒店当印度飞饼师傅,现在跟重庆当地人在磁器口合伙开了一家小吃店

  飞饼的印度人效应

  “食客看到我会觉得比较正宗”

  到磁器口印度飞饼店采访的时候,正看着飞饼师傅盼迪严用印度重庆话跟食客们“搭白”。

  “我是重庆人噻。你也是呀?哄别个!”如果有人表示没听懂盼迪严的话时,他还会小小气愤地说:“重庆话都听不懂还说个人是重庆人。”

  “他在这里一站,有这张外国脸,还会重庆方言,自然就会吸引食客过来,这就是顾客粘黏度的增加。”盼迪严的合伙人,老重庆人黎永斌说,而这也是他和妻子选择与盼迪严合作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