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碧水蓝天——西宁治理大气污染夜间检查见闻

2013年11月27日 10:24   来源:青海新闻网   

  走在大街上或者是坐在电视机前,随处可以看见雾霾、PM2.5、二次扬尘这样的字眼,它不再是事不关已的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城市整体形象的热点话题。为让西宁市民拥有碧水蓝天,今年以来,西宁市打响了齐心协力治理大气污染的攻坚战役。

  治理攻坚阶段从今年9月1日开始到11月底,其间,将通过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点面源综合控制、市区(县)联动治污的方式,以城市各类建设和拆迁工地扬尘污染整治、交通道路扬尘污染治理为突破点,并将主城区内加油站油气综合回收、重污染机动车限行等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多举措、强管控、出重拳、治重点、破难点,制定规范管理标准和要求,集中开展重点专项整治行动,使得大气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改善。

  如今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役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是否通过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是否各部门多举措、强管控、出重拳,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了解。

  11月14日晚,气温显示零下10度,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大街上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尤其是21时以后,路面在夜风中显得更加凄凉。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记者实地采访、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役的点点滴滴。

  燃气锅炉就是好

  21时50分,记者跟随西宁市城中区环保局监察执法大队来到了青海第二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路上薛平队长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煤改气12号刚通气,今天过来看看,试运行的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到了地方,记者只见锅炉房内干干净净的,崭新的机器运转着,烟囱里冒着带烟的水雾气体。薛平队长高兴地对记者说,你看这烟冒得多白净,燃气锅炉就是好,之前青海第二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烟囱里冒得黑烟,老远都能看见,不仅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还干烧不热,费时费力费钱。话说到此,薛平队长带着记者观看了原有的锅炉房,以及需要送煤的传输带。

  青海第二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张经理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公司有两台燃煤锅炉,一台8蒸吨、一台6蒸吨,一台是1984年的锅炉、一台是1978年的锅炉,这两台燃煤锅炉都是手工炉排,需要人工除渣,在锅炉房里根本待不住,白衬衣一会就变成黑色的了。如今,使用了燃气锅炉,烧锅炉工人也从原先的8个人减到了3个人工作。不仅干净,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记者了解到,青海第二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2007年的时候做过除尘设施,因为年久失修,还是存在问题,黑烟冒得相对严重,这在城中区也算一个老大难。而西宁市城中区环保部门经过几年和该公司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今年政策条件好、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将燃煤锅炉改为燃气锅炉。

  渣土检查问题多

  22时20分,记者随薛平队长检查二次扬尘污染的情况,薛平队长告诉记者,就在刚才城管和交警部门查扣了一辆正准备拉渣土的货车,我们现在要赶到被扣停车场联合执法。记者了解到,被扣停车场叫龙泰路停车场,凡是被扣的车辆都会临时停在这里,只有渣土老板办理完相关手续,车辆才会被放行。

  在停车场,西宁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马队长告诉记者,被扣的车辆是他们在棚户区改造工地巡查时发现的,此车没有任何拉渣土的手续,他们已经通知渣土老板去城管局办理相关手续。

  随后,记者和薛平队长一行人来到南川工业园区的奉青路口检查站,记者从当晚值班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他们是20时上班到次日8时下班,这种工作状况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了,有时候一晚上能查几百辆渣土车。就14日20时到23时之间,他们所检查的30台渣土车都存在问题,有的渣土车超高、超重,有的渣土车没有遮盖渣土等。

  23时30分,由薛平队长带队来到了位于西宁市城中区长江路的小北门坡,在这里,记者远远看到了挖掘机在工作,让一辆又一辆货车满载渣土。经过实地检查,薛平队长让渣土老板停工整改,补办手续。经过了解,记者得知此渣土工地部分路面没有硬化,进出车辆时轮胎没有清洗,未办理夜间许可证。

  凌晨,薛平队长送记者回家时,记者了解到,城中区在辖区设了3个渣土、物料检查点以及一个机动检查组,交警、环保、特警、城管这四个部门是联合执法,24小时都有巡察组在工作。在这两个多月的夜查中,有不少同志都患了重感冒,但从未请过假,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采访结束了,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工作并没有结束,站在一线执法检查的工作人员还在继续……

  综合治理显成效

  针对此次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役,记者采访了当晚带队的西宁市环保局董小宁副局长,他说,我们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现已经初见成效,而有的成效是陆陆续续呈现的。在这期间我们想了很多举措,想了很多办法,也陆续采购了一些机械化设备,设备也陆续到位了,都在做施法作业。随着气温下降,我们的洒水作业便不能继续了,但我们还是会施法作业机械化清扫,会从源头抓、工地抓。同时,希望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还西宁碧水蓝天。

  由此,记者也从西宁市环保局了解到,经过这两个多月来的努力,空气质量中PM10、PM2.5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可以用数字说话。

  对全市13处拆迁工地,447家施工工地提出了5个100%扬尘防控要求。累计发放通告一千余份,下达停工通知138家,对拒不整改的23家工地采取了强制措施。协调省级单位落实了省管建设项目覆盖防尘等措施。

  在市区主要道路入口设置11个车辆检查站,实施24小时检查,共查处渣土车2200辆。对48条重点道路进行定期洒水,对32条道路进行了夜间清洗作业,对污染较严重的路段增加人员加大了保洁和洒水频次。强化对渣土挖运监管,实行渣土开挖保证金制度。完成610辆渣土运输车辆改装,对3家渣土清运工地下达责令停工整改处罚。督促全市26家商砼生产企业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又暴力抗法的两家商砼企业采取了强制措施,起到了震慑作用。

  完成大型停车场硬化工作32户,关闭4户。对南川东路、西川南路、祁连路等68处主辅道路连接处进行了硬化,累计硬化2.7万平方米。湟中县对109国道两侧商户门前路面落实了硬化。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对75家“门前三包”责任履行不到位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北川河开发项目、京藏高速项目等部分裸露地块落实了覆盖。加大垃圾场、弃土场环境整治工作,清运垃圾一百余吨,对沈家沟、刘家沟垃圾场道路破损部分进行修整,购置洒水车对垃圾场洒水降尘,对场区裸土进行了苫盖,建成沈家沟垃圾填埋场车辆冲洗平台并投入使用。督办青藏铁路、兰新复线、京藏高速等重点项目开展了整治。

  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加密监察检查频次,采取日查、节假日查、夜查等方式严格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检查企业七十余家,关停废气排放污染严重的铁合金企业1家,对两家铁合金企业采取限产措施。对23家违法排污企业严管重罚,共处罚金73万元。加大限期整改工作力度,对22家存在渣料堆存场不规范,扬尘污染严重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要求于2014年5月前完成堆料渣场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堆存。督促企业加大治理工作力度,提前按照国家新的行业排放标准实施治理和改造。

  将年初确定的200蒸吨“煤改气”治理任务调整提高至500蒸吨。目前,西宁市已完成改造97家326.55蒸吨,正在实施“煤改气”治理,并与中油燃气公司签订合同待施工67家135.89蒸吨,查封、拆除完成治理的燃煤锅炉32家61.25蒸吨。对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域内的小洗浴、小宾馆等燃煤锅炉采取了拆除、查封等强制措施,积极推进“煤改气”改造步伐。完成696家餐饮业煤(油)烟治理。开展堆煤场所规范整治工作,5户堆煤场所完成整改,强制取缔63户违法经营的堆煤场所。(作青海法制报 郭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