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5年被发现至今,蔚为大观的凌家滩遗址一直是个谜团。不过,随着邻近的韦岗遗址发掘,凌家滩文化将告别“孤单”。记者昨日获悉,位于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旁的韦岗遗址抢救性发掘结束,出土的大量陶器和呈现出的生活脉络,不仅大大充实了凌家滩文化,也有助于解开凌家滩的谜团。
凌家滩遗址并不孤立
韦岗遗址位于我省含山县铜闸镇大马行政村韦岗自然村东南,距离凌家滩遗址只有两公里。
“当地的规划建设要经过遗址区,所以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凌家滩遗址发掘领队朔知先生告诉记者,考古勘探和发掘从9月下旬开始,12月2日结束。经勘探,韦岗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226平方米。
从发掘出的遗物判断,韦岗遗址的年代与凌家滩遗址相同,均为5000多年前,文化面貌也完全一致。
朔知先生说,结合在凌家滩周边的调查,可以证实凌家滩遗址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孤立的存在,而是有较多小遗址支撑着这个中心性聚落遗址,韦岗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缸鼎等精美陶器最多
作为凌家滩遗址的“卫星城”,韦岗遗址虽然没有发现精美的玉器,但却出土了大量陶器,充满了生活气息。
“陶器为新石器时代遗物,不过完整的器皿几乎没有。”考古人员介绍说,陶器中以陶鼎、陶缸数量最多,另有陶豆、陶盘、陶钵、陶纺轮、陶饼、陶丸等,少量陶器表面还装饰有简单的彩绘图案。
“都是当时生活所用的必需品,无论是形态还是质地,都优于墓葬中的随葬品。”考古人员初步判定,凌家滩文化时期,生活用陶器生产与随葬陶器生产已分别专门制作。厚胎陶缸、红衣陶及少量彩绘陶器的发现,也显现了凌家滩文化面貌的特点和个性。
打桩打地基古人早就会
在遗址现场,考古人员还在沟状遗迹的低洼处发现了两组“柱洞”,第一组有40余个,单个柱洞直径在8~25厘米;第二组有30余个。
“柱洞是木桩子打下去形成的,这些整齐排列的木桩子搭建成栏杆,是当时建筑的体现。”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柱洞有直接打入土中和先挖坑后埋柱两种,作用和现代建筑打地基一样。
当时人们“偏爱”肉食
此次韦岗遗址的发掘,大大充实了凌家滩文化的生活信息。
“比如当时人的食物来源,通过出土的物品能基本判断。”考古人员说,这是凌家滩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较多的动物骨骼,多数属于兽类,包括颌骨、角、牙等,反映了当时食物选择的倾向性,可以证明动物性食物是当时人的重要食物来源,但暂未发现鱼骨、禽骨等。
从考古情况看,韦岗遗址遗物丰富,文化堆积厚,涵盖了新石器时代、汉代、唐宋-明清三大时期文化层,其中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最为丰富。但在新石器时代与汉代之间有着数千年的文化断层,这一文化断层的形成原因还有待考证。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