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下室“夹层”竟住着300多人;拆除该隐患丛生的群租区用了3年之久……近日,位于北京朝阳区安立路一处群租房终于拆除完毕。然而这一消息也使得北京半年前出台的群租房“禁令”再陷尴尬,群租难治也再度引起业界关注。
目前这次被拆除的地下夹层建筑垃圾已全部运走,2米多的层高,顶上是各种管道。建筑所在地朝阳区来广营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这个负一层位于安立路8号院2号楼,原本是一个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市场,2007年市场的产权方擅自加盖37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夹层,共有房间307间,最多时住了300多人。
这是北京群租现象的缩影,令人瞠目结舌的群租现象屡屡被媒体披露,各种隐患也让管理部门多次采取行动,予以打击、取缔。
今年7月,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出《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作出“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等细致规定。继10月份曝光5家黑中介之后,11月26日,北京市住建委再次集中曝光12家存在违规打隔断出租房、从事经纪业务未备案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
然而,北京的群租现象依然屡禁不绝。一位房产公司中介人员直言,群租现象之所以大规模存在,是因为有庞大的中低收入非常住人口存在,这一群体只能选择群租来摊低费用,而房东则通过隔断出租增加收益。
北京东三环附近的首城国际小区居民马女士告诉记者,以一套80平方米精装修两居室为例,正常月租金约为8000元。但以“群租房”形式出租给25个人,每人每月租金800元,整套房月租金摇身一变涨到2万元。
“群租房现象可以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北京市安诺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岩说,房租连年上涨,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中介或房东通过“群租房”提高收入,租房者负担降低。
“多头管理”是出租房屋市场混乱、群租难以阻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北京市的相关规定中,针对房屋出租的管理所涉及的部门不下10个,公安、建设(房屋)、工商行政管理、民防、卫生、规划、税务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行政部门,都有各自职责。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有效监管的缺失导致混乱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说,北京市目前的房屋出租市场成为房东、中介和房客三者之间的“游戏”。早在2008年就实施的《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落实。
群租现象治理工作超出单一部门的能力,也是当前群租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但政府已经开始在这一领域着重用力,推动联合行动。据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1月21日起至明年2月底,北京市工商、公安、住建部门将对房产中介群租行为进行专项整治,重点查处中介违规开展群租业务的行为。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