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杨浦:从"工业锈带"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

2013年12月16日 09:20   来源:东方网   蒋泽

  上海杨浦,曾经的传统工业区,现在科技园区密度仅次于中关村,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到1:7.6,为全市最高,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宽容失败、试错机制、金融扶持、创业抚育、街道创业园区……从理念到实践,巨大的变化体现了杨浦人全方位创新的努力。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从2000年不足30亿元,到年均增长约20%。多种创新创业要素在杨浦集聚,杨浦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杨浦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在瑞士召开的第四十二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暨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全球邀请了70位创业青年,中国的6个名额中,杨浦有4个。

  为了鼓励创新创业,2009年,杨浦区建立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针对不同创业段的中小科技企业,探索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服务三级体系。到2013年,这里孵化企业329家,预孵化项目460个,涉及IT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

  消除创业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中小企业融资,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是件容易事。说来也好理解,银行喜欢把钱投资到风险最小的地方去,而中小企业作为企业成长的初级阶段,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都难以预期。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则是时刻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果连起码的生存问题都无法解决,把好点子转化为好产品只能是奢谈。

  不过这些年来,杨浦区金融办想了不少办法,为区内的创业企业多找点钱路。从2010年至今,杨浦区共帮助约5100户次中小企业融资近220亿元。杨浦区金融办副主任魏果望告诉记者,如果说银行在企业具有一定规模才会介入资金运作、企业早期更习惯找私募股权的话,于2006年成立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则是专门为初创者服务的。由于专注于创业初期的投资力量较少,这方面只能由政府来推动。他坦言,社会上的确存在着投资初期企业的民间力量,但大多数是已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人,只对本行业较为熟悉。“还是需要政府营造环境和氛围,把各种机构引导过来。”魏果望说。据了解,创业企业通过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可以获得30万元的资金,对一个初期企业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

  今年,杨浦区金融办发挥投贷联盟的平台功能,协调区创业中心、派芬自动化公司、复展照明公司成功发行1.5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这也是国内首单由科技园区带领园区企业发行的私募债。魏果望告诉记者,与传统私募债发行方式不同,金融办首先寻找投资者,对债券金额定价,再找大型担保公司担保,如此一来,各投资商纷纷主动上门表达投资意向。而且,该私募债券的利率较市场上还低了两成多。

  魏果望说,政府不应是经济运作的主体。接下来,他打算推动区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与传统融资方式相结合,以股权质押获取融资模式,取代原来的房权质押模式。他还表示,挂牌说明对企业财务等规范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树立榜样,让其他企业明白规范的好处。金融办希望未来能有8家区内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接下来,杨浦区金融办还将研究自贸区的优惠措施,如何与区内创新企业有效嫁接。“我相信自贸区不是壁垒,如何利用自贸区内的低成本资金,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课题。”

  创业者周颖:创业方向始终在调整

  在杨浦区国定东路上的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东方网记者遇到了复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颖,名头听起来大,其实她还是一位创业者,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周颖创办的公司,是一家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向12至18岁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领导力培训。一个课程模块3.5个小时,以游戏、动手操作、学生反馈等方面组成,他们现在已经开发出了20多项课程,包括巧克力工厂等等,家长可以自行组合购买。周颖告诉记者,上学时曾和几位同学去西部支教,感受到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贫瘠之后,萌发了教育培训的念头。

  “但随着创业的深入,当初的想法也慢慢产生了变化。”周颖坦言,理想有些一厢情愿,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对他们而言,也许现阶段的高考更加重要。”经过多次调整,爱心教育培训逐渐演变为“类精英教育”。来报名的家长,大多有留学经历或高等教育背景,将来也希望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不菲的收费,也使这些课程成为了“微奢侈品。”当然,周颖没有忘记初心,她设立了NGO,为上海的流动青少年做同样培训,不收家长一分钱。

  创业之初,路当然不好走。周颖回忆,为了把课程打入长三角周边学校,她曾早上五点起床,去江苏某地教委领导家门口“堵门”,即使这样,结果也很可能是失败。第一年,她的课程几乎都是白送出去的。随着好评增到,她渐渐和一些国际学校、企业搭上了线。当然,周颖也是幸运的。用她的话说,“一位很天使的天使”为他们这个团队进行了投资。

  创业者金奇才:高科技尚待商业模式

  金奇才研发的产品——“电子货架标签”,可称得上高科技。金奇才向记者介绍,超市采用这种电子货架标签之后,更换标签就不再需要一个个更换,而是通过他们编写的后台程序直接操作,以无线通讯方式更换标签上的商品价格、打折优惠信息。记者注意到,这种标签与普通标签看上去几乎一样,电子屏显示与纸质感觉类似。

  金奇才两年前从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在读书时,他就经常参与一些物联网的项目,例如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开关等等。之后,他就一直把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作为自己创业的方向,经过多次思考和实践,他把攻关方向放到了电子货架标签上。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技术难点需要克服:大数据量的无线刷新;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技术。

  据了解,目前国内同类厂商并不多见,不过在北京、青岛,类似的标签已经在一些超市使用。金奇才正准备在技术上进行新的拓展。现在研制成功的电子标签里,装有15毫安的电池,能持续供应2年的电量。这点电量,计算器上的太阳能电板就能完全满足,他下一步打算将太阳能电板放到标签中,以取代电池,使电子货架标签变成完全可持续的产品,免去更换的麻烦。

  金奇才说,他曾和一些超市进行了沟通,尽管对方对这种解放劳动力的科技都很感兴趣,但相比于低廉的纸标签,价格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据了解,这样一个标签,根据采购数量的多少,价格大约在80元至120元不等,如果一个超市更换5000个左右的标签,金额就是50万元。

  在商业模式上,他也正在考虑,是否可以把电子货架标签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超市,同时,在标签上加入二维码等广告,以平衡收支。他说,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但当务之急是找到投资,快速打入市场,“后来者已经虎视眈眈了。”

  杨浦创业吸引力:高校、氛围、专业

  尽管周颖和金奇才两位创业者的方向完全不同,但他们却不约而同选择在杨浦、在实训基地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他们都表露出相同的原因:氛围和专业。

  金奇才告诉记者,随着创业和科研的深入,实训基地的专业性逐渐显现出来。设计出来的图纸如何转化为试验品,对于缺少资金、时间宝贵的创业企业来说颇为麻烦。而在实训基地,专门为创业者服务的电子电工试制平台,使问题迎刃而解。按照设计图纸,再拿一个PC板,就可以用平台直接做成产品,之后还可以用基地的专业设备进行测试并且出具报告。金奇才说,如果是在外面做这些事情,联系厂家再加上来回邮寄等待的时间,估计就要用掉半年。据了解,这样的平台在实训基地一共有三个,除电子电工试制平台之外,还有信息实验试制平台和创意产品试制平台,这些平台对创业者均是免费使用。

  周颖最看重的,是这里的创业氛围。“我乐意一直待在这里”她说。周颖在园区里交到了好多好朋友,通过和这些创业伙伴交流、串门,帮助她开放了思想。“我看到不少创业者,企业死了之后又重新活过来,有些人现在活得很好。”

  其他方面,实训基地也帮了他们大忙。一些NGO的活动,他们经常使用这里的场地,而且价格非常便宜,基地仅仅收取加班费。周颖希望未来可以有自己的场地,针对不同的课程设置不同的场景,自然,这是一笔大开销。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他们都出身于附近高校,对杨浦有着深厚的感情。周颖当初参加了复旦大学组织的一场创业比赛,并获得“雄鹰项目”的创业启动金。高校人才、创业环境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对于这些创业苗圃来说,缺一不可,到2015年,杨浦区将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其中关键一条是要坚持区域发展方式转型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发展理念转变相结合。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