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正成为西藏奋力崛起的新生力量

2013年12月26日 14:59   来源:西藏新闻网   

  核心提示

  今年我区以文化旅游业、特色演艺业、原创音乐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小微企业发展、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大规模推进,走出了一条西藏特点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区奋力崛起的新生力量。

  政策给力

  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很多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实施,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身文化产业的热情。”山南地区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兴地说。

  为将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我区在政策环境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引导力,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鲜明特点。今年,各地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设立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山南、日喀则、林芝等地区相继召开本地文化发展大会,成立由地区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初步形成协调全地区各部门力量,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力度。同时,自治区、地市、县三级财政还设立了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

  此外,我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精耕细作”,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坚持做大做强,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采取政府鼓励扶持与企业具体运作模式,利用金融机构投融资、招商引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等多种形式加快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步伐。

  据介绍,我区已有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

  创新思路

  与旅游深度融合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

  一台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为火爆的旅游市场增添了一把熊熊大火。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该剧一共实演82场,总出票9.7万张,平均票价432元。

  除《文成公主》外,今年我区还向市场投入了《幸福在路上》、《寻找香巴拉》等商业性演出,这些极具民族风情、地域特色明显的演出不仅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也大大地刺激了文化消费市场。

  如同这些商演一样,今年,我区在立足市场的前提下,通过保护、包装、开发和营销,精心打造了一批全区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以藏历新年、拉萨雪顿节、山南雅砻文化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在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我区文化产业品牌;以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为龙头的文化会展业不断发展和完善,观众人次与销售双双突破历史记录,销售额突破625万余元,也大大提升了唐卡艺术的文化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光彩事业行”活动平台,正式签约2个项目招商总投资5.7亿元,意向签约1个项目投资3000万元。

  在品牌的带动下,以文物、节庆、会展、演艺为突破口的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取得良好进展,雪域高原神秘的形象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走出去

  搏风击浪立潮头

  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我区重点推介的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民族手工艺、出版传媒等6个文化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共签约金额近10亿元;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西藏展区实现展销“双丰收”;西藏唐卡做客顺德;邦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在北京,半个月不到便销售了24幅藏毯……一年来,此类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我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但更值得欣喜的是,我区文化产业从业者并没有躺在现有的成绩上沾沾自喜,而是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据介绍,今年我区充分运用国内各大交流、交易平台,通过藏香制作工艺展示、唐卡精品展览、格萨尔说唱表演等形式和内容展示我区文化和产品;通过投融资推介会宣传区党委、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决心和重大举措,宣传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实现西藏文化走出去、资金人才迎进来;并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先进经验,扩大我区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及知名度,促进我区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主动走出去,才知道‘西藏风’在国内外的迅猛,也更增添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多次带着藏香到内地参展的西藏优格仓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达瓦说。这句话,彰显出高原人民勇于搏风击浪立潮头的性格特质。(记者 冯骥)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