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年内取消两千余项审批 民革市委提议再改革

2013年12月31日 14:32   来源:新闻晚报   

  审批门槛与社会需求脱节,历时15年的沪行政审批改革已经遭遇“天花板”。即将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民革市委将提交党派提案建议对沪行政审批“再改革”,首当其冲必须厘清权力寻租。

  15年取消两千余项审批

  申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历时15年,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前后,进行了六轮行政审批清理工作。目前,共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237项次。

  作为提案的主笔人之一、复旦大学教授臧志军对此评价是:目前上海的行政审批事项、审批条件与程序已基本符合《行政许可法》所要求的科学性、规范性的形式法治特征,审改成果在经济领域体现得尤为突出。不过,提案认为,既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质量仍旧不高,改革的投入产出不够明显。

  比如,审改自主法制空间缩小。目前申城审批事项削减过半,保留下的审批权受到明确规范,纳入目录管理的审批职权都有上位法支撑,市级层面审改工作做减法的地方自主法制空间不断缩小,审改工作遇到了法律制度的天花板。

  又如,不少社会领域的审改成本高、难度大。部分许可审批实体要件裁量不符合社会需求与常理。

  改革以公共利益为标杆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深水区,整个改革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民革市委建议,厘清隐性审批行为,善用财政绩效审计弥补监管漏洞,突破审改“天花板”。

  大部分隐性审批行为是政府促进、引导与调控经济的有效方式。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极易滋生权力寻租与腐败。在立法出台之前,为规范隐性审批行为,应当首先全面厘清隐性审批行为,运用公共财政绩效审计的方式,丰富审计控制事项,弥补隐性审批行为的监管漏洞。

  对于公共安全、社会稳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文化等社会领域的审批事项不断增多的现状,建议借鉴经济领域审改经验,以社会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考量标准体系,而非GDP的数字化判断。如办学许可放松管制的问题,让受教育群体与教育机构成为审改主体。以此为审改正当性基础,构建起社会领域审改工作的新机制。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