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农资委在2013年底正式揭牌。这是借鉴国资委管理模式成立的全国首家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农资委将履行资产审计、合同清理、土地监管等职责,让农村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营。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既有广阔的农村,又有高校和科技企业云集的中关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和成熟度非比寻常,集体资产规模大、增速快。2012年,海淀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734亿元、净资产269亿元,净资产总额位居北京市各区县首位。随着城市化进程,土地等账外资源性资产加速变现,东升科技园、“一镇一园”等集体产业园区日渐成形。
村集体的“钱袋子”鼓了,监管难题也随之而来。土地流转是否合法合规?征地补偿款是不是用在了该用的地方?租赁合同签订是否公开、透明?对此,村民普遍关心。
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书记隋振江介绍,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去年,海淀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审计时就发现,个别村有干部挪用征地补偿款的现象。
目前,海淀区还有大约8万农民尚未转居,村集体资产是这部分农民的托底保障,管得好不好,经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这次,海淀区成立“农资委”也意在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
海淀区农资委副主任王彩霞说,农资委成立后,将下大力气开展审计、合同清理等事宜。以审计为例,过去仅靠区经管部门有限的几名工作人员,每年审计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非常有限。从去年起,经管部门借助社会力量,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了全覆盖审计。今后,这样大范围的审计每年都会进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合同也要全面梳理,坚决杜绝口头合同。每一块租赁土地的四至、面积、租赁价格、租赁期限,都要向村民明明白白公示。
在保证村集体资产安全的同时,农资委还将利用多种手段,促进资产增值,如帮助村集体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在合适的时机推动村集体企业挂牌上市等,让农村的集体产业越做越强。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