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政府部门“事难办、脸难看”,一直是老百姓痛斥的顽疾。这两天在安徽旌德县检察院的一名公务员王瑛也遭到了这样的待遇,因为给孩子办理助学贷款遭到诸多麻烦,王瑛一怒之下将该县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告上法庭。
“公务员状告教育局”的新闻昨天在网上发酵之后,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安徽省教育厅资助中心昨天下午紧急赶往旌德县,和王瑛一起商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到底都遭遇到了什么,能让一名公务员撕破脸告起了政府?
45岁的王瑛,是安徽省旌德县检察院一名公务员。但是家境贫寒,王瑛介绍,他爱人2000年就下岗了,目前家里还有老母亲和儿子,一家四口就指望他的这份公务员的工资生活。在13年夏天,王瑛的儿子考取湖南师范大学,对于家人来说,这本是一件喜事,但是因为拿不出学费,这事让他们一家人开始犯愁。在13年的8月份王瑛和儿子一道前往旌德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助学贷款的申请。为了保险起见,王瑛还特地到县教育局咨询了贷款的条件,按照条件他的儿子完全符合要求,但是让他奇怪的是,申请了多次,贷款申请却没有成功。
王瑛说,办理贷款申请时候,填了一张表,他按表上申请办手续了,但是到了13年11月份,他的手机接到短信,短信说他的贷款申请被谢绝了。为什么符合条件却被谢绝?王瑛再次找到了旌德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才得知手续“卡”在一个章上。王瑛说的章指的是《2013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南》上所指的贫困证明的章,指南上面显示,贫困证明由社区或者民政部门开具都可以,但是到了县资助管理中心那就不行,中心要求必须要民政局的章。而在王瑛看来她坚持只盖了社区的章,而没有去民政局盖章。在王瑛看来自己完全符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对方无正当理由不予批准,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于是向当地法院提交了起诉书,要求判令县资助管理中心及时提供助学贷款6000元,并且要公开赔礼道歉并补偿自己因为延期贷款造成的精神损失以及经济损失4000元。而让他更气愤的是,自己是公务员,也是一名法律工作者,遭遇“办事难”感到特别的窝火。他说自己就是搞法律的,如果连自己权益都保护不了,怎么去保护群众的权益?
而在旌德县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看来,这一切都是王瑛太较真了。该中心的负责人吕满荣说,8月份王瑛就到资助中心办理贷款,工作人员已经明确告诉了他需要民政部门提供的家庭贫困证明,但吕王瑛坚持使用社区的贫困证明。无奈下,工作人员上报了王瑛的材料,却被上级部门拒绝。当记者指出《助学贷款指南》上说明,家庭贫困证明可以由民政部门证明,也可以社居委证明的时候,这个负责人解释,由于最近政策严,所以必须要民政部门证明。单位这位负责人也说,办理贷款的时候为了一个章,王瑛和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吵了几次,工作人员觉得他太较真了,因为民政部门离资助管理中心就几百米,他们觉得过去盖个章不是什么难的事,但是他同时表示,当地助学贷款实际上很宽松,只要情况属实,材料齐全,教育部门均予以办理。
昨晚,中央台记者还就该事件采访到了旌德县教体局局长杨明智,杨明智介绍说,昨天已和王瑛进行了沟通,王瑛表示主要是对省厅资助中心的表格和填表指南上有两个有矛盾的地方有异议,较真就较真这个事情。
杨明智:这个事情今天我们省厅资助中心和省开发银行专门来了人。王瑛也表示,省厅这块表格上写的是要社区所在学校,或者乡镇民政所盖一个章就行了,但是填表指南上很明确的讲,必须要乡镇民政所盖章,所以他现在来办的时候我们跟他说必须要乡镇民政所盖章,但是他坚决不盖,他只盖了一个社区的章,就因为这个事情,他说是省里的过错,不是我们的过错,所以他跟省里在较真。
同时,杨明智还透露事态也有了新的进展,王瑛已决定不再起诉。
杨明智:今天也达成了一个协议,省厅这块继续帮他和他儿子所在的学校联系,可能在一些资金方面在联系,准备帮他解决掉,省厅这块跟湖南师范大学跟他们在联系,他说准备不起诉省厅资助中心,省厅的态度也很诚恳,也当面向他道歉,所以他觉得我们态度比较好,所以讲就算了。
本是公务员,本是法律工作者,却被迫上法庭维权。看似颇具讽刺意味,但它就是那么真真实实的发生了。虽然最后的结局也是在媒体的干预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但我们就能止步于此吗?是不是要追问一句,这事儿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官僚主义吗,是形式主义吗,这个帽子看起来有些大,但您能说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没关系吗?这段时间媒体没少曝出类似的事件,如何解决?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一些服务的心态,多一点为民的精神。 (记者 张秋实)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