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进33项民生工程 保障群体更广泛

2014年01月03日 13:49   来源:安徽日报   

在合肥市杏花村街道梧桐嘉园小区,居民领取到新房房产证。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彰显出浓厚的民生情怀。2006年,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走出一条以项目化手段发展社会事业,用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新路,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六千万江淮人民。

  2013年,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等新增项目在内的33项民生工程,覆盖更广泛的保障群体,更加重视建后管养服务,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注重对困难群体的帮扶,一步一个脚印,把民生攸关的“短板”补上。

  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好日子

  ——造福百姓舍得花钱,民生支出只增不减

  [镜头回放]“出差打的不能报销,只能坐公交或地铁了。”时值年底,一些省直机关公务人员报销全年出差费用时,发现出差纪律越来越严格。去年8月中旬出台的《安徽省省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从出差交通费和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因公出国(境)差旅费等方面,做出细致而明确的规范。今年起,省直各部门及其所属预算单位全面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当年预算和上年决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累计增幅分别为12.2%、10.8%和10.6%,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进入低增长状态。然而,省委、省政府坚持民生刚性支出只增不减。去年前11个月,全省民生投入2838.4亿元,财政支出增量的88.6%用于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为民理财,财力向民生倾斜,足额保障民生工程资金。 ”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快了美好安徽建设步伐,也加快了财政向“民生财政”、“公共财政”转型步伐。民生工程资金早在年初就打好提前量,预算不留“硬缺口”,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今年对省直部门一般性支出统一压减5%,重点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车辆购置和运行经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压减的6300余万元资金已全部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去年前10个月,省级“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同期下降30.5%。

  [记者述评]政府过紧日子,百姓才能过好日子。削减行政开支,省下钱来集中财力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实体经济,赢得了民心,促进了社会和谐。

  问计于民,取信于民

  ——民主参与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延伸

  [镜头回放]去年9月中旬,记者来到铜陵西联乡官上村,28岁的汪玲不久前被诊断出尿毒症。从小失明的汪玲遭受病痛,精神却很乐观,他说4月份入院治疗花了三四万元,新农合以及大病救助政策报销了一半。

  群众利益是民生改革的基点。 2012年底,我省首次在全省公开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向社会各界征集2013年民生工程实施项目。民生工程正从事后听取群众满意度建议的老路子,往事中、事前全过程延伸的新路子迈进。

  2013年12月3日,2014年民生工程项目继续通过媒体、网络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民意,备选项目新增了近两年群众反映迫切的大病保险、就业促进、农田水利等焦点。即将实施的大病保险将惠及更多贫困家庭。

  民众期待的迫切问题要跟上,利用率不高、绩效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不高的项目则及时退出。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表示,在财政收支趋紧运行的情况下,我省2014年将退出一些实施效果不好、步入常态化的项目,增加保障基本民生、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逐步提高补助类项目覆盖面和保障标准。

  [记者述评]要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避免保障制度的“碎片化”,不能拍脑袋决策,而要弯下腰,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只有这样,方能建立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花小钱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效益

  ——公共服务政府埋单,百姓得实惠

  [镜头回放]每个周末,池州市庙前镇“夕阳红剧团”门前的街道两边都挤满了看免费戏的群众,“再来一个”的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剧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县里每年给剧团4万元经费,为群众免费演出,送戏下乡,不少群众看了他们的义演还特地找上门来预约商演。

  池州市文化局相关人士介绍,“这种政府花钱购买文化服务,群众喜闻乐见,小剧团也因固定补贴而受益,政府更是从以往大包大揽中解脱,只需考核剧团每年的义演达不达标就行了。 ”

  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购买服务,成为2013年民生领域的一大亮点,它不仅满足了百姓对服务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利于政府转变服务和管理方式。

  2012年,铜陵市就曾征集2013年度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涉及教育、卫生等诸多领域,其在农村公路、农村清洁工程社会化治理方面的改革既解决了工程的建后管养、专业化运营的难题,又将政府从大包大揽、养人又管事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财政资金的效益也大大提高。

  “政府购买服务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责任降低。”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财政部门必须严控资金、积极引导,建立科学的评价监督体系,监督购买服务的组织实施和履行效果。今后将用好用活公共服务资金,在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能够促进资金向优质服务资源流动。 ”

  [记者述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让有专业优势的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不仅可以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促进了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冯珉 吴文兵 左谢 周根利)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