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婆的“五分钟文化圈”
退休医务工作者陈阿婆的女儿女婿最近买了新房,就在嘉定新城保利剧院附近。她透露,购房时最大的考量,是新家离半年前刚开馆的区图书馆新馆和区文化馆新馆都很近,而今年保利剧院又将落成,这些如今在全上海范围都属“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公共文化设施,是新居最大的“买点”。
从新家到图书馆新馆步行只要5分钟,最吸引陈阿婆的是这里设有连市区图书馆都没有的“低幼专区”,远离普通借阅区的地方,不仅专设少年儿童图书馆,还为低幼儿童专辟独立的游戏活动室,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可以互不干扰、各得其乐。只要天气不错,陈阿婆几乎每天上午都带外孙女来这里。3岁的彤彤还不识字,却很喜欢到这里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滑滑梯什么的玩腻了,就会安静地坐下来看幼儿图书。这几天小彤彤看的是《小乌龟富兰克林》,图书馆金馆长介绍,这里的图书每个月都定期更新。
陈阿婆自己也在这里找到了“营养大餐”——每周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讲座,前不久,她一连听了复旦教授讲的《老庄哲学的文化智慧》和某著名乐评人的《音·情·形——音乐说了什么》。图书馆、文化馆新馆两馆同体的设计,更是放大了文化设施的聚集力,陈阿婆还发现文化馆内每周都有几次舞蹈、歌唱表演,票子就放在服务台上可免费拿。晚上,她可以邀老伙伴们前来放松观摩。
嘉定区图书馆、文化馆新馆是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的得意之作,山水园林的概念植入现代建筑中,环境氛围十分宜人。1.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是老馆的3倍,开架图书20万册,采用目前最便捷的RFID借阅设备,8个免费开放的主题文献阅览区功能各具。除了“低幼专区”,还设有视障阅览室,收纳大量盲文书籍和有声读物;特藏室也对公众开放,除了一些重要的文化典籍,更特别收集了嘉定地方历史文化资料供查阅;馆内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馆方还购买了清华同方、重庆维普、龙源期刊等数据库供持证读者免费使用;闭馆后,入口旁还有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万册藏书可供读者夜间来借阅。充满人性化和开放度的细节,处处展现出这座建筑应有的公共性。开馆后,暑假里前来的学子每天都有五六千人次,像陈阿婆那样带着幼儿前来接受文化熏陶的也不少。
区文化馆新馆服务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原来的4倍。3间独立琴房、4间艺术教室、3个功能各异的排练厅,开放式静态展示厅等将向区域内群文团队免费开放并拥有一个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剧场,成为集群众文化、文化交流、辅导培训、文艺创编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专业的文化艺术师资力量则免费为市民提供声乐、合唱、舞蹈、沪剧、舞台监督、书法、美术、摄影等多项内容的辅导培训。
去年6月,与上述两馆同时开馆的还有嘉定博物馆新馆,当天举办的圆明园国宝暨南北朝石刻佛教造像艺术展,是圆明园兽首铜像国宝第一次来到上海。10月25日,由有70多年历史的“飞联纺织厂”改建而成的韩天衡美术馆也开馆,书画篆刻大师韩天衡向区政府捐赠的1136件艺术品陆续展出。
安家在嘉定新城的陈阿婆有了“5分钟文化圈”,而嘉定全区以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核心的“15分钟文化圈”也已基本形成。新馆开馆后,老馆仍继续保留,再加上原来的孔庙、塔院等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以及各个街镇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居委的“一场(百姓广场)三室(多功能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基本形成了梯级分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设施全都是零门槛提供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它们既承续着“教化嘉定”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了嘉定在经济发展后反哺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战略举措。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