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禁烟令”能否执行关键看落实

2014年01月06日 16: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汪俞佳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有关规定的通知》。1月3日上午,一场由农工党中央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主办的“进一步推动在公共场所禁烟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员就如何进一步贯彻执行《通知》、做好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建言献策。

   农工党中央医卫委主任、著名肿瘤临床专家顾晋认为,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带头禁烟,将极大促进公共场所无烟环境的创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在公共场所不受烟草烟雾侵害。他建议,出台一套具体可行的制度细则来促进《通知》落实,同时将《通知》执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避免禁烟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要进一步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出现吸烟镜头,让未成年人远离烟草。

  农工党中央医卫委副主任肖奇友对此表示赞同。他进一步建议,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加大对控烟戒烟类公益广告的投发,净化社会风气。

  “《通知》出台让控烟界人士备受鼓舞。”农工党中央医卫委副主任、著名胸外科专家支修益多年致力于中国控烟与肺癌防治事业,积极宣传控烟与肺癌防治科普知识。在他看来,领导干部公共场所禁烟,会带动大量的戒烟需求,他建议尽快修订临床戒烟指南,完善戒烟门诊工作,培养有关医护人员,为戒烟者提供相应服务。

  2003年,我国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按约定中国应于2011年实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等100%禁烟,但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与会人员表示,《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这点抓住了问题关键,是好事,但光有禁令没有明确监督主体和惩罚措施也不行。

  “从执行层面看,会议场所等地方执行禁烟相对容易,但餐馆、酒店等公共场所是难点。”农工党中央医卫委委员朱继红认为,应进一步明确监督和奖惩措施,调动公共场所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禁烟积极性。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