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甘河:在“循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4年01月09日 11:12   来源:青海日报   

  在全省大大小小十几个工业园区中,似乎没有哪个工业园区,能像甘河这般负“重”前行。是的,在大多数人眼里,甘河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代名词。但鲜有人知道,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甘河工业园区占比超过10%。随着一大批循环经济项目的进驻,甘河工业园企业内部循环、园区企业与企业间循环、园区企业与省内企业间循环等循环经济体系正加速成型。一个以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基地正在崛起……

  铝产业链:成本向下附加值向上

  在甘河工业园的黄河鑫业有限公司净化供料分厂,记者看到一条条巨大的管道,在厂区内蜿蜒。这些管道是用来回收烟气的。在管道的终端,是烟气净化和粉尘回收设施。在锻烧分厂,锻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脱硫系统后,排放出来时已变成白色。“环保部门在厂区内都设有监测点,只要超出排放标准就会自动报警。”车间技术人员说。此外,锻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通过汽轮发电机组回收发电。截至2013年12月10日,余热回收发电量达6100万度。在去年7月国家出台新的行业标准后,黄河鑫业成为首批符合国家铝行业规范条件的原铝生产企业之一。

  对此,黄河鑫业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薛文朋说,公司投资5亿元,用于余热回收发电、脱硫机组、烟气净化和粉尘回收等。“虽然受经济形势及产能过剩等影响,原铝生产企业处于困境,但园区内上下游企业对接,公司生产出来的铝水直接供给园区内的力同铝业青海有限公司,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时也减少了二次熔铸带来的能耗。”

  薛文朋扳起指头算了一笔小账,省去将铝水熔铸成铝锭这道工序,黄河鑫业生产的铝水直接供应给下游企业,每吨可节约成本200元。以全年公司55万吨的总产量计算,如果全部直接供应给下游企业,可增加效益1.1亿元。同样,铝水直供可使下游铝加工企业减少二次重熔,每吨节约资金300元以上。

  薛文朋很是感慨地说:“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对接,对整个铝产业、上下游企业和劳动就业的带动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同时对降低能源消耗和节约成本也是非常明显的,既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对接和互赢,也实现了附加值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

  鲁丰鑫恒是2011年1月由上市公司鲁丰股份投资成立的。鲁丰股份副总裁、青海鲁丰鑫恒铝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毅告诉记者,鲁丰鑫恒分两期建设年产60万吨高精铝板带材项目在甘河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项目分别是从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地引进先进设备,加工出来的铝箔,最薄仅为0.0065毫米,是用X光才能测量其厚度。领先世界的技术再加上二次重熔工序及人工费用减少、损耗降低等,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大大提升了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傅毅说。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占据国内药箔市场80%、全球家箔市场50%的市场份额。今后,公司的高精铝材加工将向航天航空、动车等领域发展。

  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园区一直在围绕我省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园区原铝产业,谋划和引进铝精深加工企业。现已引进力同铝业铝板带箔、鲁丰鑫恒高精铝板带材、宝利华高端轮毂及铝合金精深加工等五个铝材加工项目。计划到2015年,铝的下游产品加工产能可达到150万吨。

  冶金产业链:清洁生产保“名利”双收

  “我们是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桑建新充满自信地说。的确,在人人“谈铬色变”的今天,投资60亿元上马高碳铬铁及铬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是需要底气的。

  桑建新的底气从何而来呢?“铬是高污染行业,同时也是生产不锈钢、特殊钢及轻工等诸多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只要通过装备升级解决高污染和高能耗问题,铬产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际化江源一期年产10万吨高碳铬铁工程于2012年5月建成投产。通过产学研结合开展技术创新,际华江源公司的“全密闭矿热炉铬铁冶炼高温烟气干法净化回收煤气并用于发电技术”实现了铬铁合金冶炼电耗控制在2800千瓦时左右,粉尘回收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烟气收回率均达到国家铁合金行业清洁生产一级标准,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属于国际领先技术。

  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际华江源不仅实现了冶金行业在环保方面的重大突破,还成功实现了冶金与化工两大产业的对接。与际华江源一墙之隔的青海桂鲁化工有限公司,完全可以利用际华江源回收净化的一氧化碳生产甲醇。

  作为普通硅铁生产企业,一直遭世人诟病,但甘河工业园区的青海百通高纯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却成为了我省“两型”企业的代表。

  原来,过去百通公司每生产1吨硅铁,产生的烟气中,就含有120公斤的粉尘。在经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后,矿热炉烟气回收余热发电项目获得成功。经过烟气回收余热发电装置,现粉尘的回收率在96%至98%之间,再通过布袋过滤除尘工序,粉尘几乎是全部回收利用。此外,余热发电机组还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目前,百通公司的烟气回收余热发电技术已在全省铁合金行业推广应用,按理论数据计算,该技术可节约标准煤35万吨,相当一座中小型煤矿。

  化工产业链:废物利用实现大循环

  “循环”这个词,是紫金矿业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雷忠在谈及公司发展时,提及次数最多的。紫金矿业在青海有三个项目,其中设立在甘河工业园区的是配套德尔尼铜矿的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也就是将尾矿“吃干榨尽”。

  “紫金矿业入驻青海,在实现园区企业与省内企业间循环的同时,也实现了园区企业与企业间循环。”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紫金矿业青海公司总经理李雷忠向记者介绍,在硫金矿(即铜矿尾矿)的焙烧过程中,会释放很多热量。青海紫金利用中高温余热发电,中低温余热供暖,现自发电项目已基本满足公司的用电需求,并投资8000万元自建污水处理站,委托第三方经营,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

  “我们利用青海本地优势资源特别是青海紫金、西部矿业锌业分公司、珠峰锌业等园区内企业的副产品硫酸生产化肥,在同等条件下,每吨成本可降低40%至50%,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升。”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伟说。

  依托硫酸、氯气等副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还有青海同鑫化工有限公司。“公司所用的配套原料,90%可在园区内得以解决。”同鑫化工董事长许慧杰告诉记者。

  据甘河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企业青海天泰制钠有限公司的副产品为氯气,曾因下游加工受限,产能难以释放。为此,园区通过引进配套企业,在消化副产品的同时,延伸了产业链。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水泥装置就是一个大型垃圾处理场。”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喜斌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青海的盐湖资源中,按储量排名,前三位依次为钠、镁、钾。但长期以来,我们在生产钾肥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钠、镁资源。盐湖海纳公司就是充分利用盐湖丰富的氯化钠资源和西宁境内的石灰石资源,建设集氯碱化工、电石与水泥建材为一体的优势产业群,并由氯化钠向氢氧化镁,进而向高纯度氧化镁产业跨越,在工艺上为全国首创,将引起氢氧化镁和耐火材料产业格局和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据常喜斌介绍,盐湖海纳PVC一体化项目具有引进技术先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完整、装置技术和自控水平高等特点,创造多项全国乃至世界之最,而其中的水泥装置,就是为企业内部的循环系统及园区企业的循环经济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者:京季)

  记者采访手记

  深冬时节,在连续两周深入甘河工业园区的采访中,无论是冶金行业还是化工行业,那高高耸立的,不再是我们记忆深处工业企业就该有的冒着黑烟的烟囱。“甘河工业园区正在按照要求,积极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千亿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刘云洲坚定地说。

  我省地域辽阔,但在茫茫高山大川中,想找一块能够发展工业的平整土地却显得太难太难。更何况青海肩负着生态保护的重任,青海发展工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现状都要求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为此,甘河工业园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打造有色金属生产及延伸加工、天然气及煤化工、氟化工和铬化工产业基地,并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在园区管委会、环保部门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甘河工业园已确定了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工程、制酸尾气脱硫项目、焙烧系统布袋除尘等一批重点防治项目,逐步实现对二氧化硫、粉尘、废水等排放物的回收再利用。由此,一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