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老两口与人纠纷急诊室一住五年半 一家人病房过年

2014年01月10日 13:03   来源:河南商报   

看报纸成了老人消磨时光的主要方法

老两口占据着急诊室里的两个床位

 

  老两口在这间病房里,已经住了五年半的时间,马上要过年了,他们能回家过正常的生活吗?

另一张床的患者在接受治疗

  河南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身份不明或无负担能力患者。但美好的愿望也许会碰到诸多羁绊,导致政策无法顺利实施。

  郑大五附院有对老夫妻自从住院后,一直占据两张病床,至今已经住了五年半时间,光床位费就超过8万元。

  追偿无路,又不忍心赶走老两口,但病床又十分紧张,医院表示很无奈。

  相关人士表示,救助基金可以应急,但关键还是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故事

  因为纠纷老两口在急诊室一住五年半

  前天9点多,郑大五附院急诊科二楼一病房,一位老人正趴在窗台看报纸,中间床上一位老奶奶和衣而睡。这个三人间看起来和普通病房没有任何区别。

  郑大五附院急诊科主任陈炅站在门外哭笑不得。他说,这对老人已在这里住了五年半。

  陈炅记得特别清楚,2008年7月9日,一位老太太因高血压需要抢救。次日,一位老先生因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也住到了急诊科。这二人是夫妻,因为和他人的一场纠纷,突发急病。

  陈炅说,开始纠纷另一方还请医院积极治疗,但两位老人病情稳定后拒绝出院,对方支付了半年床位费后便不再露面。

  过年搬来电视一家人病房里团圆

  至此,两位老人就住在这间病房。

  “他们女儿一天三顿饭准时送过来,过年时搬来电视,就在这儿团圆。”陈炅说。去年年底,急诊科改造病房,整个病区拆门打墙,停水断电,一片狼藉,两位老人也照住不误。

  前天,老先生用手比画着“6”,说起自己在医院的年头,他非常清楚。

  他说,在医院确实很无聊。每天早上,女儿送饭时会捎来一份报纸,这成了他消磨时光的主要方法。

  “腿脚不好,也走不远,要么在走廊走走,要么去门诊大厅转转。”老人说,他知道给医院添麻烦了,但是事情不解决,他绝不会离开。

  医院四处交涉找不到人解决问题

  这样的话,陈炅听过无数遍。他们曾反复做老人的工作,没用。他们甚至多次找纠纷另一方,还发过律师函,也没结果。

  “对方说,没病让他们出院不就行了。”陈炅苦笑道,“俩老人这么大年纪了,我们敢碰吗?万一出啥事,医院吃不了兜着走。”

  病房改造前,陈炅也是心惊肉跳,特地给老人发了知情同意书,就怕他们有啥闪失。

  目前,郑大五附院急诊科正在改造ICU病房,改造好后,急诊科普通病床将由原来的20张变成10张,床位会更加紧张。

  陈炅说,五年半时间,这两张床光床位费就超过8万元。“只要他们能走,我们不要钱也行啊。”陈炅说。

  延伸

  孤独老人车祸后无法自理

  急救护士无奈成康复护士

  陈炅的烦恼,郑大二附院急诊科护士长马青梅理解。

  去年9月27日,一位卖废品的老人发生车祸昏迷,被120拉到郑大二附院。老人经抢救醒过来,但因脊椎受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马青梅说,这种情况,只能慢慢康复,但他们不知该把老人送到哪儿。

  这位来自周口的老人独自在郑州,除了无力承担医疗费,也没人陪护。对于一个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每天急诊科要派5个护士轮流照顾,老人吃饭的钱都是大家凑的。

  医院相继联系民政部门、救助站、老人老家的政府部门,均无果。医院求助媒体后,当地民政部门才来人接走老人。

  无主病人救助后往哪儿送

  医生呼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郑大二附院院长助理黄河湍说,我省要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初衷很好。但在医院急诊部门,除了费用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要考虑这些无主病人治疗好后往哪儿送。

  “一些无主病人治愈后不愿出院,经常是我们凑点钱给他,他才走。”马青梅说。

  陈炅说,有些无主病人抢救无效死亡,他们还要四处奔波联系病人家属。否则只能放在太平间,不敢火化,怕哪天有人上门找事。

  昨日,多家医院急诊科表示,这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急诊科接诊的都是危重病人,如果医生护士过多考虑其他问题,肯定影响抢救时间和效果。

  据报道,在北京等地,急诊科资源被占用现象也很常见。一位医院急诊科负责人表示,如果不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急诊科资源被占用的事情就不可能杜绝。希望各地在制定应急救助基金细则时,能考虑到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