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化医改 西藏2014年推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14年01月10日 15:14   来源:西藏新闻网   

  深化医改 今年推11项基本服务

  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卢彦朝就公共卫生服务接受本报专访

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卢彦朝接受本报专访。记者 丁文文 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区初步建立,药品价格明显下降;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目前,我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等问题得到了显著缓解,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我区将全面推进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

  今年我区将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推进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藏医药服务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今年全面实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服务周到,药品便宜,拔一次火罐才4元钱,我每周来一次,如今腰痛的老毛病都开始慢慢恢复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像索旦一样提及当下我区医疗卫生服务都要夸上一番。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区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的重要举措。

  昨日,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卢彦朝接受专访时称,今年我区将按照“补助城乡统一、标准逐步提高、内容不断扩充”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推进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藏医药服务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同时,深入推进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农牧区妇女孕前期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住院分娩补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关于我区妇女儿童医疗机构建设一直备受市民的关注。“西藏妇女儿童医院的建设选址工作已基本落实,目前正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力争今年开始动工建设。”卢彦朝解释道。

  建设集中采购平台

  药物实现统一配送

  “看病难”、“看病贵”、“看不好病”是近年来广大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也是群众最为期盼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我区地域广、人口总量少等实情,一直没有以区为单位对药品进行集中采购。

  “今年将结合我区群众的用药特点,增加品种和数量,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完善自治区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加快自治区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建设。”卢彦朝介绍,目前,我区基本药物自治区级招标采购平台正在建设,这将加快我区药品购销工作透明度,纠正药品流通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今后基本药物将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管理,减少中间环节,落实“零差率”的销售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降低用药成本。

  此外,我区将继续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实行全品种覆盖抽检,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安全。

  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

  今年起纳入常态化

  9名来自拉萨市当雄县的先心病患儿在北京得到免费救治于近日返程,这标志着2013年我区最后一批先心病患儿赴首都北京治疗活动圆满结束。

  近两年,我区先心病患儿经过初筛、确诊后,部分送往自治区人民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两家定点治疗医院免费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被送往区外进行免费治疗。

  但是,在免费救治已统计先心病患儿的同时,依有新生先心病患儿的不断出现。对此,卢彦朝表示,为全力做好我区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今年起,我区将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纳入常态化,建立动态筛查与治疗制度,做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痊愈一例,实施动态消除先心病病例。(记者丁文文 张会莉 实习记者 程利娜)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