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古城这把大火,内生于中国很多古城镇共有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某种矛盾———即它们传承千年、弱不禁风的防灾防火功能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巨大矛盾之中。这样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而且日益加剧。
1月11日凌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平方公里,2/3的古城都被烧毁了,造成经济损失可能逾1亿元。据初步调查,火灾起火点位于古城中下段如意客栈,初步排除人为纵火。
造成亿元损失当然令人痛心,但是更让人疾首的是,古城的文物和文化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独克宗和丽江一样曾是滇藏“茶马古道”重镇,也是马帮进藏的第一站,还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群居性建筑,近年来已被当地打造成为精品景区,城中商铺、客栈聚集。
香格里拉古城这把大火,内生于中国很多古城镇共有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某种矛盾———即它们传承千年、弱不禁风的防灾防火功能与现代生活需求的巨大矛盾之中。这样的矛盾无时无刻不存在着,而且日益加剧。香格里拉古城的这把大火,不在今天发生,也可能在明天发生;它以沉重的代价为中国很多文化古镇的商业开发模式,敲响了警钟,提供了教训。
古城镇的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并非天生就是一对矛盾,水火不容。相反,两者之间还可能是一种彼此需要、互利共赢的关系。毕竟,并非所有的古城镇、古建筑,都如故宫博物院那样,能以举国之力严加保护。事实上,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文化产业的风生水起,也令越来越多的古城镇声名鹊起,焕发生机。问题在于:文化古镇自带的防火防灾功能,未必跟得上商铺密布、游客如织的现代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香格里拉古城这把大火也是这样一种功能性失调的产物。
香格里拉古城里的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一旦起火,火势蔓延得非常快,且扑火难度非常大。与此同时,整个古城消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只有一个蓄水800立方水的消防蓄水池。一辆消防车用高压水枪来喷水灭火,可能十几分钟就用完了。要知道,这还是古城改善了消防设施的结果。在2011年前,整个古城就没有专门的消防设施,2011年迪庆藏族自治州投入800万元,才建设了古城的室外消防系统。
古城的功能性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矛盾并非古城的天生缺陷,而是后天改变古城需求的结果。本来,文化古镇就不是为今天的旅游开发而生,它们能在千年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其既有的生活与文化模式,跟防火防灾在内的各种古镇功能,是相互协调、封闭循环的。只不过,突然之间文化成为一种产业,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商铺林立、游客暴增,打破了原来的封闭循环状态,需要相应的城镇功能演进。但我们似乎并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更没有在相应的防火防灾系统上转型升级,就迫不及待地要古城承担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使命,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但愿香格里拉这把大火,能烧醒更多古城镇功能失调的商业开发梦。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