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室里,拿手术刀的不是医生,而是机器人……这将不再是科幻影片中的情景。记者从安医大一附院获悉,经国家卫计委批准,我省首台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简称手术机器人)将“落户”安医大一附院。
已经获批准引进
医生坐在远离手术台的控制台前,能看到一幅三维高清立体视图,视图呈现出已经放大10至15倍的人体组织层面和解剖结构。医生操控机器人的操纵臂进行手术,可以在人体腔内做到人手无法完成的自由运动和360度的旋转,还能自动感知并滤掉医生手部的颤抖,这将是手术机器人工作的场景。
“手术机器人不是真正的自动化机器人,不能自己进行手术,需要外科医生来操作它们并对其输入指令,但是它们为手术提供了有用的机械化帮助。 ”据安医大一附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手术机器人是尖端航天科技与医学治疗的完美结晶。目前,全球已经有数十个不同的国家,近两千家医院正在使用机器人手术系统造福患者。
据悉,目前国家卫计委已经发出通知,批准同意安医大一附院引进配置1台手术机器人。
能力突出“功夫”高
据介绍,手术机器人突破了微创的极限。它完全遵照医生的指示,在手术部位切开几个非常小的切口,动刀快而准,病人的痛苦明显减少、流血也减少,恢复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同时,使可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范围扩大,使某些危重病人接受手术成为可能。
突破了人眼的极限。机器人手术有可以进入人体内部的特殊镜头,将图像和控制手柄置于同一个方向,有利于术者眼手协调。术者可以自行调整镜头,直接看到想看的视野,直视三维立体高清图像,放大10~15倍,比人眼看到的更加清晰,保证了治疗的准确性。
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机械手臂自由活动度明显增加,可以将控制柄的大幅度移动按照比例转换成患者体内的精细动作,在手伸不进的区域,机器手可以在360度的空间下灵活穿行,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此外,手术机器人还突破了人力的极限。因为其自动化治疗疾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人员。一台高难度的外科手术甚至只需要1名外科医生、1名麻醉师以及1到2名护士。术者采取坐姿,利于完成长时间、复杂的手术。
“通吃”外科手术
2009年5月,中国大陆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肺癌根治手术在上海获得成功。目前我国已经有16台达芬奇机器人,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类的手术。这么聪明能干的手术机器人,哪些疾病的患者可以获得其手术治疗呢?
安医大一附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在泌尿外科、心脏外科、普胸外科、妇产科、普外科等多个领域的疾病中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前列腺癌、肾肿瘤、膀胱肿瘤、冠心病、先心病、肝胆结石、肝胆肿瘤、胰腺肿瘤、子宫肿瘤、卵巢肿瘤等病种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手术效果。机器人“大夫”将充分发挥它“三头六臂”的本领,给病患带来“快、准、稳”的治疗。 (张薇、郑慧)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