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汉市首个公租房试点项目洪山区南湖新城小区。 (记者 李溪 摄)
图为:昔日拆除中的武汉市青山区棚户区。(记者 陈迹 摄)
晒承诺
201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25万套,竣工18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万户。
重践诺
截至去年底,全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27.0275万套,完成年目标任务的 108.11%;基本建成22.2918万套,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23.84%;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1万户,占年目标任务的101%。
一室一厅带电梯老两口挺满意
“卧室和客厅都有两扇大窗户,每天早上太阳都能照得进来。”6日,在武汉市惠民居公租房小区,年近70的蒋国庆老人带着记者参观新家。
蒋国庆和老伴陈阿姨之前租住徐家棚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间,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窗户一堵高墙,终日见不到阳光。房间位于6楼,老人上下很吃力。新房在9层,一室一厅,还有电梯。蒋国庆说,“以前上下楼不仅累,还担心摔倒,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现在有了电梯,没事可以出去遛遛弯。”
对陈阿姨来说,新房最让她满意的是有天然气。“以前做饭要用蜂窝煤或电磁炉,一做饭满屋都是油烟味,新房有独立厨房,还有天然气管道,做起饭来方便多了。”
刘建新一家三口也是惠民居的租客,十几年前房子被拆迁后,他们一直在外租房住,房租从两百多元一路飙升,为节省房租,搬家无数次。“我们一直都只能挑最便宜的房子租,条件通常都很差,女儿从来不敢把同学往家里带,担心被同学瞧不起。”
对目前一室一厅的公租房,刘建新觉得很满意。“我和妻子每月都有一千多元收入,女儿上小学,家里老人身体也健康,只要租金不往上涨,就付得起。”前不久,刘建新的女儿11岁生日,叫了同学到家里玩,“这是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过生日,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同学送给她毛绒娃娃作为生日礼物,孩子特别开心。”
据悉,惠民居2013年10月竣工,到11月底,2145套住宅全部分配完毕并完成入住。
为让低收入者住有所居,省住房保障部门2013年初在全国率先提出:除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和竣工两项指标外,特别增加对于分配入住的指标考核;规定当年分配入住的保障性住房比例不得低于当年基本建成的60%。
千亿资金力保“安居工程”
为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我省多渠道筹集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中央各类补助资金274.5亿元,落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8.4913亿元。
为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省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及时编制供地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的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政府新建的公共租赁房以划拨方式供地。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纳入审批“绿色通道”,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并明确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建设中,配建5%-10%的公租房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探索完善“双竞双限”制度,优先使用政府储备土地、闲置而未用土地、企业自有土地、棚户区和城中村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各地还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评分、公示、轮候、入住等操作规定, 以确保保障房公平分配。
2009年,住建部将黄石市列为全国公租房制度创新试点城市,该市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府直管公房等政策性住房,统一纳入公租房管理,实行市场租金。公租房租金变“暗补”为“明补”,实行差别化的住房补贴。通过“建、改、配、购、转、并”等六大措施多渠道筹集房源,充分结合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配套建设共有产权公租房等做法受到中央领导和住建部的充分肯定。
此外,我省还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如咸宁、鄂州等市采取政府投资、企业投资、政企共建、BT模式等多种方式建设公租房,缓解资金压力。襄阳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先后引进中国恒天、上海绿地等大型企业集团落户襄阳,参与棚户区改造,累计引进社会投资1100亿元。
进城农民期盼公租廉租房
邓智先十几年前从家乡大悟来到武汉,随后娶妻生子。他已经习惯了武汉的生活,以后不打算回老家。邓智先在老家有一栋三层楼房,每年回去住十天左右。但在武汉,他一直都是租房住。“武汉的房价太高,我们根本买不起,希望公租房、廉租房也能考虑我们这些进城务工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占世良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民工将是未来城镇新增人口的主要群体,对于在农村有住房,而在城镇住房困难的农民工,如何保障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城乡土地与住房管理体制的割裂,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成型的进城农民工住房保障政策,这类制度必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