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28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有望盘活

2014年01月17日 11:28   来源:南方日报    刘怀宇

  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最重要的瓶颈就是土地资源紧缺。然而,因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一致,广州不少项目难以落地实施,而大量土地也只能闲置。记者昨日从广州市规划局获悉,该局已组织完成了全市“三规合一”,广州128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有望因此得到盘活。

  数据显示,按2000年至2011年新增用地消耗量计划,广州市平均新增建设用地5.79万亩,也就是38.6平方公里,照此计算,仅“三规合一”盘活的土地,就可以解决广州3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

  据记者了解,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广州是第一个率先开展“三规合一”工作的城市,国家住建部也对广州开展的“三规合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935.8平方公里土地规划“打架”

  据了解,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规划打架”衍生出的效率低下或“规划浪费”在广州屡屡出现。比如,城市规划在大型楼盘周边建设商场和影院等配套,但选址地块却可能在土地规划中是农用地而不是商业用地,导致商场和影院无法正式落地建设,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建设配套不足,造成投资的浪费,不利于民生的发展。

  “三规”(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分立与相互矛盾,使建设项目选址缺乏统筹,时有触及农田及生态用地,对城市急需保护的生态敏感用地造成破坏,不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

  昨日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透露,两年前开始,广州就率先启动了“三规合一”工作,解决“打架”问题。目前已初步摸清“三规打架”的“家底”:全市“两规”一致建设用地1520.09平方公里,占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的86%。“两规”建设用地存在29.4万差异图斑,面积935.8平方公里。

  该人士表示,目前“三规合一”技术方案已经过审查,但还需要进行法定化程序,成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年内广州将公布“一张图”,切实解决规划“打架”问题。

  全市128平方公里土地有望盘活

  “三规打架”,一方面使得项目落地难,无法发挥效用,另一方面其选址也空着“晒太阳”造成浪费。

  过往“打架”项目落地涉及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等20几个部门的协调,流程包括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200多个行政审批环节,各部门互为前置、来回调整、串联审批,常常需耗时300—500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延至2-3年。

  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举例,2008年9月,在广州某镇的一个工业项目取得规划部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但选址地块在土地规划中却是农用地;2008年9月—2012年4月,该项目完成土规调整报批、随后开展非建设用地转建设用地的报批,取得《广州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随后又重新回到规划部门办理了规划许可证,2012年10月至今,正在办理用地批准书,仍未能开工。

  该人士介绍,“三规合一”后由牵头部门统一受理,同步审批,审批时间压减75%,实现“报得进,审得快,批得出”。将盘活全市128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初步实现“选址一目了然”、“审批一步到位”。其中白云区确定可盘活的量最大,约达到35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白云区土地规模的5.3%。可盘活土地量比较大的还包括增城、萝岗和花都区;量最小的是越秀区。

  严控涉个体利益违建借机“转正”

  在“三规合一”过程中,会否有已先行建设的“规划打架”项目,会借机进行违建“转正”?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三规合一”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将要建设项目,研究有用地需求的项目会不会发生难以落地情况,如果有该难题的将在此后反复协调确保其落地,已建成的涉及个体和经营利益的,一宗都不允许调,不允许借机将违建“转正”。

  据了解,发改部门核对了各区的建设项目数量和排序,明确2016年前全市建设项目,有明确用地需求保障率为98.6%。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1100余项全部有保障。

  此外,广州还将构建“1+3” (一个公共平台,规划、国土、发改三个业务子系统)的“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实现数据对接,资源共享。该平台除了在政府部门使用外,市民也可通过政务窗口进行查询家门口的市政配套是否有“规划打架”问题,作为规划配套落地进度的参考。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