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河南省民政工作会议将防范骗取“低保”纳入新一年重要工作日程,会议称,将在今年年底前建成由民政、公安、住建、地税、工商等十多个部门信息共享的低保认证系统,严防骗取“低保”行为。“开小车住洋房吃低保”的现象将成为过去。
河南省民政厅低保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后,经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金融、保险、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认定工作需要,及时向民政部门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证券、个体工商户、纳税、公积金等方面的信息。“这就意味着,有十几道关口核对低保信息,最大限度掌握申请人的真实状况,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社会救助范围,对超出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退出,杜绝骗保行为。”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河南已有郑州市等6个省辖市和舞钢市等54个县(市、区)建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其中,洛阳市自2010年开展核对工作以来,共清退不符合条件或家庭经济条件好转的低保对象约5.4万人,节省公共财政开支7000余万元;2012年鹤壁市通过信息比对,共取消低保对象7059人,占低保对象总人数的10.8%;兰考县核对机制建立后共核查出购置房产享受低保人员115人,在职或退休享受低保35人,追回违规领取资金30余万元。
建立核对机制“就是要确保政府有限的救助资金真正用到困难群众身上去。”河省民政厅厅长冯昕说,有了平台和制度,将提高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认定的准确率,防止“骗保”“人情保”等情况的发生。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