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开辟古丝绸之路以来,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青海作为丝绸之路南路的“羌人道”、“吐谷浑道”,曾焕发出绚丽的光芒。柴达木盆地众多墓葬中出土的大量色彩斑斓的丝绸残片和波斯织锦、金币、银器等,无不都在印证着在丝绸之路南路上青海曾经有过的繁荣和辉煌。丝绸之路跨越2000多年,全长7000多公里,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文明传递,生产技术的传播、商贸的流通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在世界上还没有过其它的商道,影响能超越丝绸之路。
继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构想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部署,西部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已行动起来。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研究,抢抓机遇,早作谋划,准确定位,发挥我省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按照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的要求,加强与国家战略对接。同时,把省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提出的“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机结合,使我省成为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青海的“三区”建设定能如虎添翼、实现腾飞。
省长郝鹏在1月19日举行的青海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把青海打造成新丝绸之路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边接连亚太经济圈,西边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访问期间提出这一概念。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如今,在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背景下,海东应该如何借此机遇赢得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成为“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最关心的话题。
海东如何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于丛乐说:“我的体会是,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发展,必须要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和推动。”从海东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区位优势看,他反映出,过去向东看,现在要向西看。海东各区县要有“机遇意识”,一定要主动融入到这一难得的发展战略当中去。
在东部城市群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撤地设市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深入、全面研究和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呢?
于丛乐说,首先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海东确定的定位,把海东打造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城市,使得海东能够成为青藏高原养生宜居之地,能够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个贸易基地。实现这样一个宏伟蓝图,海东要未雨绸缪。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是海东未来的品质和品牌。在产业布局方面,要做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发开放的有机融合。特别是要按照高新轻优的产业发展方向,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的轻工业基地,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打造,海东的开放度、融入度和教育程度都要明显提高。每个环节都要做好。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海东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要挖掘河湟文化,使得海东在软环境、软实力方面也要适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需要。于丛乐分析说,海东建市后,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海东农业人口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道德文化素养,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诚信的社会环境。 (作者:邵秀芳 徐海鸿 张永春)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