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嘀嘀两大打车软件火拼持续升级。
重庆嘀嘀方面表示,目前安装软件的的哥有23845位,乘客用户为615860个,从17日第三轮补贴开始,每天增长6000到8000用户左右,当天补贴大概2000万。
快的打车上周末数据统计,在重庆,快的打车已经有17000个出租车用户,乘客用户达120万,每天在重庆市场的补贴费用达到百万级。
烧了多少钱,还能撑多久?
嘀嘀还能烧19天,快的17天
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在接受时报记者的采访时透露,“补贴活动不会一直下去,但是回馈的方式会越来越多。”
有互联网业内人士分析,两大打车软件补贴政策不可能一直下去,估计最后阿里巴巴和腾讯会出面协商,给双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嘀嘀打车表示,三轮活动的补贴总额将达10亿元,也就是说,从2月17日开始的第三轮补贴金额为5亿元。嘀嘀前天宣布,补贴额增至12~20元不等。以此计算,如果每次补贴为最低的12元,5亿元能烧22天,除去前天、昨天和今天,还能烧19天。
如果补贴为最高的20元,5亿元能烧13天,除去3天,还能烧10天。
1月20日至2月11日期间,快的打车的日均订单量在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在162万,支付宝日最高订单量在60万,补贴总额已经超过了1亿元。
媒体报道,截至2月11日,阿里巴巴投入的5亿人民币已经烧掉了1亿多,之后应剩下不到4亿元。2月17日,快的将补贴提高到11元,两天下来,又花费了约8400万,目前还剩下约3亿。如按3亿计算,每单补贴13元,日平均订单128万,从今天起还可补贴约17天。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则认为,短期内补贴不会停止,因为用户消费习惯培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补贴时限可能长达数月。
为何疯狂烧钱? 抢用户,布局移动支付
嘀嘀和快的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巨头。今年2月,腾讯市值破万亿港元,而根据预估,阿里巴巴如果上市市值也在万亿左右。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疯狂价格补贴的背后是阿里和腾讯两大野心:一是抢夺用户,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抢占打车市场份额;二是阿里和腾讯在移动支付的布局。
产品和服务差距太小
《京华时报》报道,互联网分析人士孙杰指出,目前打车软件都没找到盈利模式,都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在狂烧,目的就是短期内获取大量用户,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一旦市场格局胜负分出,所有补贴势必停止。打车软件还是得回归理性,回到做好产品和服务上来,现在的价格战,其实是双方产品和服务差距太小导致。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三季度,“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为41.8%,居行业第一,“嘀嘀”打车39.1%,仅差2个百分点。
布局生态链 为“线下”设伏
其二则是阿里和腾讯在移动支付的布局。线下的服务出租车、酒店、商家、电影票等都是O2O市场生态链重要的部分,掌握了这些资源,那么生态链甚至整个生态圈都会完整得多。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说,嘀嘀和快的主要瞄准一线城市的核心人群,这群用户的价值很高,后续可以进行很多线上到线下领域的尝试。
沈阳一天内2787个的哥被嘀嘀下禁令 前晚10点多,记者打车时被的哥告诫:“不要用两个软件叫车了哟,今天有几百个(重庆)的哥被查出来了。”
18号晚7点多,沈阳出租车师傅收到了一条来自“嘀嘀打车”软件的消息:2月17日,沈阳有2787位师傅因刷单被禁用,他们提醒,在车上让乘客叫车;让乘客指定车牌叫车;未到目的地,上车就微信付款,都不可以。如经核实,立即禁用,不发奖励,情节严重将永久禁用。
“有的留言说‘五个人扛了四袋水泥’,还有说要‘打车从地球到火星’。”的哥车师傅说,其实这些都是乘客先坐上车后再用的打车软件,算是指定叫车的“暗语”了。
记者昨晚没有联系到嘀嘀打车相关人士,快的一负责人说,他们目前在重庆封号比较少,封的基本是没有顶灯的黑车。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曾表示,新一轮活动开始,他们加大了反作弊的力度,对现场叫车和指定叫车这两种作弊行为的司机和乘客,都将会永久禁号。他解释,现场叫车就是乘客已坐上车后叫车,司机应答;指定叫车则是指,乘客在叫车时明确说出司机的姓名、出租车公司或车牌号信息,然后该指定性信息的司机应答。
重庆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对于网上盛传的“挣钱漏洞”正在逐步解决。比如分段叫车,软件会根据GPS自动判断范围,如果是上车才喊单会被认为违规操作,不予补贴且直接封号。
前日,嘀嘀打车宣布,使用嘀嘀并微信支付每次能随机获得12~20元不等的补贴,每天最多3次。同日,快的打车和支付宝钱包快速跟进,宣布每单给乘客减免13元,每天2次封顶,同时“挑衅”,快的“永远比同行多补贴1块钱”。
这样的“路人甲”越来越多:他/她站在路边,手里拿手机,眼瞅着一辆辆空的出租车从眼前驶过,却不为所动,最后开心地跳上一辆出租车。对了,他/她总是很自然地坐在前排,真奇怪,曾经好多乘客怕司机找自己聊天,不是得躲进后排吗?
上车后,乘客和的哥四目交汇、微微一笑,彼此心领神会,临下车,乘客掏出手机,轻轻一点,恨不得互道一句:“你的打车费!”“是你的打车费!”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