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2日 杨天然)

2014年02月24日 15:01   来源:地方新闻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2日在州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州长 杨天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全州上下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李克强总理视察恩施的指示精神,按照“特色开发,绿色繁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强投资、扩总量、稳增长、惠民生”,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一)保增长,发展态势进一步向好。把保增长、扩总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州域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552.5亿元,增长9.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达到510.4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6.6亿元,增长17.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0.1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达到210亿元,增长14.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烟叶、茶叶、畜牧、林果、药材、蔬菜等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家,总数达到3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74家,总数达到3759家。食品、能源、烟草、药化、建材、矿产等支柱工业实现增加值11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总数达到380家。引进和培育了一批硒产品研发企业,成立了恩施州硒研究院,加快建设国家富硒产品质检中心,积极组织中国恩施·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科技惠民项目和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文化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客源市场半径进一步扩大,客源结构明显优化,全年接待游客2650万人次,增长20.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7.5亿元,增长23.4%。恩施州荣登新华网“最美中国榜”,获“最佳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称号。品牌建设迈出新步伐,颁发了首届“清江质量奖”,巴东三峡酒业“三峡牌”成功创建全州首个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完成县市商业网点规划,建成了一批商业基础设施,净增限上企业67家,总数达到340家。电子商务成为社会零售新业态,开通了淘宝“特色中国·恩施馆”网上商城,恩施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新登记市场主体3.2万户,总数达到14.5万户。金融主体培育获得新进展,成功引进汉口银行设立分行,州内各金融机构积极向县市和乡镇延伸服务,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强。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800亿元,达到808.7亿元,增长18.8%;贷款余额达到449.3亿元,增长21.1%。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恩施盛硒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正式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二)强投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把抓项目、强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32个,完成投资210亿元。渝利铁路建成通车,宜巴高速基本建成,恩来高速、恩黔高速完成土建工程,进入路面铺筑阶段,恩建高速、利万高速加快建设,恩施机场完成二期扩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百万人次。实施了一批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6.6%。州城金龙大道中段、金山大道一期、许家坪机场隧道、机场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施州大道北段、金凤大道加快推进。州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州传媒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州行政服务中心完成基础工程。利川基斯顿大桥、来凤湘鄂情大桥、鹤峰连升风雨桥等一批县市城镇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湖北能源集团风电二期、三峡新能源风电一期、中广核风电一期建成投产,鹤峰、来凤—咸丰区块页岩气勘查项目正式启动。恩施大峡谷云龙河地缝、景区索道、旅游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利川腾龙洞三期开发、巴东神农溪延伸开发、建始野三峡旅游环线、恩施土家女儿城基本建成。完成“通畅工程”1819公里、通乡油路375公里,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16万亩,完成59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解决了30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抓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把抓改革、促创新作为发展的永续动力,把握先行先试主动权,以改革创新促开放、促发展。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全面推进,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推进,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逐步规范,分类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县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来凤县、鹤峰县被纳入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广电网络事转企改革顺利完成。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年”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增长30%;直接利用外资2336万美元,增长10%;外贸出口3.7亿美元,增长30%。

  (四)惠民生,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39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35元,增长14.5%。“十大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全州财政支出突破200亿元,达到228.8亿元,民生支出占83.5%。启动实施了一批教育建设项目,州民族幼儿园、恩施孝感幼儿园、硒都民族实验小学、建始民族高中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州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率和录取率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补充中小学教师665名,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6.7%。补充县乡医疗卫生技术人才202名,城乡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州中心医院托管来凤县人民医院,武陵山区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人口计生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优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建设不断加强,舞蹈、曲艺、音乐各有1部作品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电视连续剧《血誓》在全国多家卫视播出,咸丰唐崖土司城与湖南老司城、贵州海龙屯联合组成的土司遗址被确认为2015年中国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创建了“中华诗词之州”“中国楹联文化之州”,成功举办州第七届运动会,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日益丰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5万人,占总人口的8.8%。新建保障性住房1.9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万户,改造特色民居1万户。新增城镇就业4.4万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82人。新启动88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000户、1.6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恩施市戽口村获得全国首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利川市毛坝镇夹壁村等12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宣恩县沙道沟镇彭家寨等5个村寨荣获全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称号。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州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3天,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

  (五)提效能,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把转职能、强服务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和“百佳基层站所(窗口)”创建活动,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明显增强。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周办结制”,州政务服务中心全面运行,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时限缩短,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0件、政协提案185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三纪四德”主题教育暨廉政教育活动,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其他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各类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州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有效应对巴东“12·16”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有序推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优选村医、村教进入村“两委”班子,基层群众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其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3年是自治州建州30周年,我们按照“隆重、热烈、务实、节俭”的要求,成功举办了系列庆祝活动,激发了全州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过去一年以及30年来的发展成就,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凝聚着全州各族人民的辛勤汗水,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为:宏观调控力度大,转型发展要求高,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压力较大;市场主体不多,产业链条不长,经济总量不大;重大产业项目不多,投资结构不优,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改善任务重;政府机关庸懒散软奢作风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将从问题中看到差距,找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