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催生超级湾区
“如果进行类似自贸区的制度安排,这里完全具备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基础。但由于制度缺失,深港两地贸易便利化程度不足,最有条件率先实现一体化的贸易、物流、航空等领域,反而成了最大的短板。”麦庆泉不无遗憾地指出,在以前海为圆心、以3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里,分布了香港港和深圳港这两大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在这一区域构建新型自贸区,他直言,在珠江口东岸,自北至南布局的深圳机场、大铲湾、深圳西部港区、香港机场、香港港将贯通成为一条“港深国际物流走廊”。
“前海为核心的新型自贸区,也是为更大范围的粤港澳自贸区充当先锋。如果我们将建设粤港澳自贸区视为接力跑,那么前海正是第一棒。”麦庆泉表示,粤港澳自贸区方案里,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以及香港和澳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珠三角湾区,而前海实现深港合作区与自贸区功能叠加,使得自贸区红利和前海政策效应最大化,无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等于“跑好了第一棒”。
他表示,深圳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发展湾区经济,大概念的珠三角湾区是应有的目标。以前海新型自贸区为起点,催生一个世界级的超级湾区,这将为“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一个新样板、新标杆。
修跨海隧道理顺港城关系
“这个方案,可以盘活大铲湾港区,激活大空港区,使前海实现产业扩容。对于南山区的普通市民来说,这也是一个缓解城市病影响的机会。假如不改,前海中心区少不了昼夜穿行的货柜车。”在麦庆泉看来,前海新型自贸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民生工程。
国际港口离不开一定规模的配套区域,但目前西部港区的堆场、仓库等配套区域都集中在前海合作区所在的妈湾片区,在空间上完全重叠。南山区城市化程度很高,在南山半岛重新布局西部港配套区已无可能。不尽快解决“港城矛盾”,很可能形成前海开发受阻、港口发展受制、百姓生活受扰的“三输”局面。
麦庆泉在综合各方意见后提出,能否统筹规划前海自贸区,修建一条妈湾跨海隧道连接前海和大铲湾,从而形成港城空间错位的新格局。西部港区堆场置换至大铲湾后,目前在月亮湾大道的货柜车则可通过隧道从地下穿越前海,在大铲湾连接沿江、广深、机荷高速后在外围疏散。他认为:“目前,西部港口布局是向北深入城市内部,调整后则向西沿珠江航道布局,城市和港口不再交错在一起,两者之间的空间关系由此重构实现优化。”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