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关口将建换乘广场
尽管二线关撤关问题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但在张育彪看来尚留遗憾。“目前毕竟还只有梅林关拆除了检查岗亭,其他关口‘撤关’并不彻底。希望整体撤销二线关的时间不要等太久。”
在2月28日的采访中,张育彪给记者出示了广东省政府对他去年的建议回复。上面表达了对“撤关”的支持态度:在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整体撤销二线、合理改造设施、保护部队营产”的总体思路,依法制定实施办法,稳步推进撤销二线的有关工作。据了解,目前省政府正在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虽然国家层面尚未批复深圳全面撤销二线关,但深圳的相关部门确实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据悉,为改变梅林关等原二线关拥堵的现状,我市提出了四点总体改善思路。一是拆除联检设施拉直道路并新建公交通过线路换乘广场,二是结合地铁站新建特区外方向首末站及出租车停车场,三是完善人行设施。四是结合轨道站点预留交通功能相关的用地开发。
据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二线关交通改造第一阶段将对梅林关等13个关口进行改造提升;第二阶段在检查大楼拆除后,建设新城、南头、白芒、梅林、新区、布吉、沙湾等7个市民换乘广场。未来梅林关和布吉关将予以改造,构建立体公共交通枢纽,打造成为大型综合的换乘核心区域。
消除“心理关口”尚需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华昱集团总裁麦庆泉直言,尽管特区扩大至全市已有两年多,可是在许多深圳人的思维中,仍然习惯存在 “关内”和“关外”的概念。麦庆泉说,正是二线关的阻隔,造成了交通不便和基础设施的种种差异,才使得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这道二线关。“物理关口”撤销了,大家“心理关口”才能逐步撤销。
张育彪拥有同样的感受:“二线关不仅一道实体墙,也是堵在原特区内外居民心理的一堵‘墙’。”他说,“在不少原特区外居民的眼中,他们的‘身份’是和住在原特区内的人是不一样的。只有先拆除关口,逐渐平衡原特区内外发展差距,这堵心理上的‘墙’才会慢慢消失。”张育彪补充道,就算有一天深圳的二线关全部拆除了,但真正让全部人消除“关内”、“关外”的心理隔阂,还是需要时间。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