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9日 张术平)

2014年03月06日 14:29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9日在枣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术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3年是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发展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抢抓机遇,奋力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速转型、跨越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市GDP完成1830.6亿元,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0.7亿元,增长12.3%,扣除省级下划部分可比口径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8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7亿元,增长13.5%;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2.5亿美元,增长10.7%;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6亿美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38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8元,增长13.2%,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一)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属工业企业改革,2013年启动实施了33家企业改革改制和社会化管理,2万余名困难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市南工业区转入以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产业招商为主的发展阶段。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市场化重组,泉兴中联覆盖全市三分之二以上水泥产能,促成了中联水泥集团运营总部落户枣庄;八一轮胎成功重组丰源轮胎;泉兴集团实现对金庄煤矿的托管。持续推进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工业技改项目516个,完成投资267亿元。锂电自行车、润恒光伏、华润三九医药、鲁南装备制造等“四新”产业项目建设顺利,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7.4%。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滚动拨付过桥还贷资金5.2亿元。以更大的力度抓招商引资,引进日本JFE、美国喜达屋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百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72亿元,薛城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十电2×60万千瓦机组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联想百万吨烯烃、辰阳数控机床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在建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03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63个。

  (二)服务业发展亮点增多。以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5亿元,增长21.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1.3%。台儿庄古城重建全面竣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保护条例;古城文化产业园、非遗博览园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微山湖古镇一期建成开放,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重点景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成功创建为省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市旅游综合收入111.6亿元,增长16.5%。大力培植高端服务业,上海跨采中心枣庄分中心、泰国世博城、香港天合数码城、鲁南之家电子商务等项目签约落地,数据中心、万洲商贸、义乌商城等项目建设顺利,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大润发等知名品牌落户枣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成功举办年博会、世界石榴大会、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国际锂电产业博览会等节会活动。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11家。济宁银行枣庄分行挂牌营业,青岛银行枣庄分行获批筹建,枣庄农商行组建加快推进,32家企业实现股权挂牌托管。

  (三)农村改革纵深推进。加快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新增土地合作社492家、流转土地19.7万亩、农地抵押贷款1.9亿元,分别增长68%、37%和62%。注册成立全省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面完成,家庭农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481家和288家。新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8万亩,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45个,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1%。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2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落实农业“四补一保”资金4.5亿元。百个美丽乡村创建扎实开展,3个村被列为国家千村试点。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目前已覆盖半数以上村居。

  (四)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坚持四轮驱动、四级联动,着力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示范镇规划编制,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出台加强城市管理30条意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6亿元,增长10.3%。新城实验高中一期、龙潭公园建成启用,实验小学、市妇保院新院、市立医院新院、文体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11处便民商业网点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86条,新建污水管网82公里,区(市)城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强力推进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改造,新建供热一级管网4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38万平方米。以示范镇为引领加快小城镇发展,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35亿元、增长8%,新争取7个镇纳入省级示范镇。稳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0个,改造农村危房2672户。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开通薛城至陶庄的BRT,改造城乡客运一体化线路6条。争取枣鱼高速公路东延,完成104国道改建、枣济线改造,新建、改造农村公路868公里,城乡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南部山系绿道建设、枣临高速和抱犊崮旅游大道绿化,扩种石榴3.7万亩,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6万亩,环城森林公园绿道总长达到190公里,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实施重点节能项目50个,预计万元GDP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任务。关闭30万吨以下小煤矿9处、采石场25处、储煤场150处,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治理和秸秆禁烧力度进一步加大,蓝天白云天数达到144天。深入开展南水北调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完成80%以上,境内7条主要河流实现鱼类稳定生长。

  (六)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百件惠民实事得到较好落实,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53%。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城市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和70元,农村低保、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200元、4000元和27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九连增”。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2处、农村幸福院100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90套,竣工1005套。新建幼儿园35所,新建、维修校舍31万平方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以内。成功承办十艺节民乐展演。市八运会圆满落幕。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平安枣庄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其他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发展。

  (七)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解决“四风”问题。厉行勤俭节约,市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下降26%。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56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充分发挥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作用,受理群众来电来信2.7万件,办结率99%。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取消30项、下放78项、调整25项、保留110项,成为目前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最少的市。大力精减政府文件和议事机构,政府普发性公文同比减少33%;清理政府议事机构139个,保留71个。扎实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百千百”民主评议和社情民意调查,不断强化网上电子监察和日常审计监督,从严查处涉企乱收费等行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受住复杂局面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解放军、武警驻枣官兵和中央、省驻枣单位,向在我市创业发展的投资者、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枣庄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经济总量依然较小,缺乏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产业结构偏重、质效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支撑不足,服务业发展水平亟待提升,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城镇化质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市场化配置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均等,解决就业、社保等民生难题还要付出更大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仍需加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2014年政府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枣庄提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加速转调创面临诸多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省委、省政府拉开了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序幕,枣庄这座老工业基地踏上了奋起赶超、重塑辉煌的新征程。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更加准确地把握面临的机遇,更加自觉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积极进取,务实作为,用实干托起枣庄人民的振兴梦。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重要机遇,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坚持项目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坚持四化同进、四城同创,纵深推进三大战役,倾力打造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GDP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统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必须把稳增长促转调作为首要任务。城市转型遭遇经济下行,倒逼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注重危中寻机、难中求进,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胆识,加快转调步伐,加速转型振兴,实现有质效、可持续的稳定增长。二是必须把抓改革解难题作为关键环节。面对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新的理念谋划工作,勇于担当,不回避、不犹豫、不退缩,果断决策,精准发力,持之以恒打好改革组合拳。三是必须把守底线惠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坚持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城乡、兼顾各方,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扎实办好惠民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四是必须把打基础利长远作为重要遵循。不贪眼前之利,不求一时之快,多上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未来发展积蓄后劲;多筑桥修路、盖学校、建医院,为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多植树种绿、减排治污、修复生态,为枣庄留下更多的青山绿水。五是必须把转作风促落实作为根本保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思路再好、政策再优、措施再多,落不到实处都是一纸空文。全市上下必须围绕既定的目标,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出实招、用真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地盯紧靠牢,一件一件地抓实办成,努力把枣庄发展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最大动力。必须紧跟中央和省里的改革步伐,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释放新一轮发展红利。

  (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承接好省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条措施,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实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联合勘验、无偿代办,完善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建成启用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上下联动。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和各类检查评比,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动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中介机构服务平台,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

  (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产权改革范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产权抵押贷款数额、农地确权登记面积、农村产权交易范围,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土地合作社数量、流转土地面积、农地抵押贷款分别增长15%、10%和2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完成80%以上。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渠道。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和入股。

  (三)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属工业企业三年改革攻坚计划,在巩固原有45家企业改革改制成果的基础上,今年新启动21家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加快市南工业区建设发展,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棚户区改造和产业招商,重点抓好大世界基尼斯枣庄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山东万泰等“退城进园”,让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引进多种所有制主体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探索开展岗位分红权激励试点,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利用过桥还贷资金等形式,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四)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权责匹配的财政支出制度,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挂钩事项,加快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管理机制。扩大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试点范围,2015年实现全面公开。改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基层资金配套,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完善地方税征管体系。着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积极探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新模式,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五)继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争取更多的股份制银行落户枣庄。做大做强本地金融机构,支持枣庄银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现枣庄农商行挂牌营业。探索开办涉农金融保险,鼓励创办村镇银行、土地银行,积极发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区(市)全覆盖。支持企业跨界参与金融经营,加强与第三方融资平台的合作,有效对接互联网融资市场。推广区域集优集合票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私募债、创投基金等金融产品,加快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步伐,推进企业在区域资本市场挂牌托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六)继续深化其他领域改革。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动态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和艺术教育普及计划,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支持高等院校特色化办学,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城乡医疗保险统一管理制度。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