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0日 赵海燕)

2014年03月06日 14:11   来源:政府网站   
  ——2014年2月10日在三门峡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赵海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深入推进“四大一高”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经济增长速度稳中趋升、质量稳中有进、态势稳中向好。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205亿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1亿元,增长22.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增长23.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8亿元,增长19.2%。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6元,分别实际增长6.4%和10.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抓项目,促转型,“四大一高”持续深化。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重点项目307个,完成投资822.5亿元,创历年新高。中金黄金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义煤综能公司1000万标方煤制气及综合利用一期等132个项目建成。大通关方面,三门峡海关投入运行,国家铝质检中心一次性通过“三合一”认证和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国家果品与果蔬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大交通方面,完成投资70亿元,占年计划的125%。三淅高速灵卢段、郑卢高速洛卢段建成通车。蒙西铁路开工在即,渑垣高速、运宝高速等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大商贸方面,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建成开业,华创国际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稳步推进。第二届特博会成效提升,签订贸易购销合同79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实现收入21亿元,成为三门峡会展经济的“金字招牌”。大旅游方面,旅游“双十”工程完成投资21.8亿元,增长34.4%,双龙湾景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4A级景区初验。第八届中博会(三门峡分会场)和第19届旅游节暨投洽会盛况空前,旅游区域合作和市场开拓实现新突破。接待国内外游客2054万人次,增长16.9%,旅游总收入176.5亿元,增长17.6%。高新产业方面,实施重大项目66个,完成投资84.6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高新产业完成增加值55.4亿元,增长23.7%。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稳增长,调结构,工业经济平稳向好。深入实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行动,积极开展产销对接、银企对接,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工业增速逐季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0.4%。围绕五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2个,完成投资160亿元,鸿宇电子环保型覆铜板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工业投资428.8亿元,增长35.4%。三门峡产业集聚区跨入省级高新区行列,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强”。

  打基础,育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壮大。粮食总产6.2亿公斤,继续保持稳定。果品总产20.8亿公斤;合同种植烟叶26.7万亩,收购70万担,均居全省第一。食用菌出口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0倍,成为全市第一大出口农产品。缘份果业等6个产业化集群进入省名单,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2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8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60家。成功举办2013中国苹果年会和三门峡苹果财富大会,三门峡果品知名度显著提升。在全国第三家建成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雏鹰黑猪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建成62个乡镇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在全省首家实现全覆盖。

  强引领,重统筹,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中心城区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雨水和污水管网30公里,三门峡新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黄河公园一期建成开放,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三门峡商务中心区完成投资84亿元,8条道路建成,昔日的荒山荒沟,正在成为城市发展新平台。6个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全部获批,完成投资43亿元。全市城镇化率4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开工新农村社区住宅1.1万套,完成1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3个村入选农业部“美丽乡村”试点,4个村入选河南省试点。

  扩开放,谋合作,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深入推进大招商,签约项目153个,合同金额1003亿元。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增长26.7%;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增长16.3%;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60.7亿元,增长22.9%。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即将获批,首次实现金三角区域合作高层对话,区域凝聚力、影响力日益增强。与中金集团等央企达成合作项目14个,总投资46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64亿元。5家国有银行战略合作协议到位资金231.5亿元,市级投融资平台融资30亿元。与工农中建等16家金融机构开展新一轮战略合作,签约总额1380亿元。中原证券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分公司挂牌,广发银行三门峡分行开业。

  惠民生,促和谐,群众生活持续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0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2%。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努力扩大就业,深入实施“崤函创业扶持行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亿元,带动2.6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8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和19%,发放城乡低保金2.1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8742套,廉租房申请家庭人均月收入标准从550元提高到1020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扶贫搬迁6463人,实施整村推进23个,帮助2.2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新解决1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通过省考核评审,市实验小学迁建、实验中学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5元提高到30元,新农合财政补助资金每人增加50元,市中心医院通过省“三甲”验收。免费孕检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4.5‰。崤函古道申遗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验收,“中国公众考古·仰韶论坛”影响深远,三门峡灿烂的文化正焕发出迷人魅力。三门峡党史方志馆建成开馆,市第七届运动会成功举办。“碧水蓝天美丽家园工程”扎实推进,依法取缔中心城区燃煤小锅炉,锅炉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PM2.5监测系统建成并联网发布信息。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卢氏县、灵宝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义马市成为全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全省率先夺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长安杯”。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转作风,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审批权限15项。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335件。扎实推进“两转两提”,行政效能和公务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在全省首家试点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治理,规范执法流程,列出“权力清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意见,全市会务、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款出国(境)支出分别下降38.3%、34.5%、13.5%和12.4%。

  一年来,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务实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明理诚信,善做善成”的三门峡精神深入人心,涌现出刘秋玲、马士友等一批道德模范,他们都是“三门峡精神”的楷模。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驻峡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广大预备役官兵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统计、审计、外侨、民族、宗教、对台、地震、人防、无线电、黄河河务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对口援疆工作富有成效。

  各位代表,转型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和帮助,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体现着方方面面的关心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广大客商以及关心支持三门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已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改革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较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改善民生和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对此,我们一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沉着面对,认真解决。

  二、2014年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虽然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趋好,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新的动力和活力,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将为中小城市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即将批复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将为我市创造更多政策优势,全市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形成,加上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为全市转型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上的主动、竞争中的主动,奋力谱写转型发展、富民强市的崭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和“十六字”奋斗目标,继续坚持“求转、求进、求实”总要求,持续深化“四大一高”战略,切实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在开放合作中共赢发展,在生态建设中永续发展,在为民惠民中和谐发展,奋力开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新局面。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提质增效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9.5%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各位代表,转型发展的万里长征,我们刚刚迈出第一步。我们将突出“底线思维”,保持竞争态势,努力追求有质量、有效益、有充分就业、不牺牲环境的速度,让民生改善与发展质量同步提升,让经济总量与白天鹅数量一起增长!

  三、2014年重点工作

  (一)以“四大一高”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坚持“四大一高”战略不动摇,走好转型发展之路。

  持续健全大通关,突出开放新优势。探索“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模式,推动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共享使用查验场。用好“郑新欧”、“郑满欧”铁路货运班列运行机遇,加强与郑州海关、郑州铁路集装箱口岸战略联合,建立陆港物流公司,搭上国际物流班车,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持续完善大交通,强化基础新支撑。加快连霍高速改扩建、三淅高速卢氏至西坪段等续建项目进度,积极推进310国道改线,确保蒙西铁路年初开工。加快渑垣高速、运宝高速、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桥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省道250线、314线部分路段建设及大中修养护。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

  持续繁荣大商贸,挖掘内需新潜力。推进环球金融中心、嘉亿城市广场等项目建设,在中心城区重点培育家居建材、小商品批发、农副产品、旅游服务等八大品牌专业市场,形成商务中心区、湖滨特色商业区和中心城区东部三大专业市场群。落实企业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等改革措施,加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年底全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320家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等新型创业实体5000家以上。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商标品牌。

  持续提升大旅游,打造城市新品牌。树立“城市即景区”的理念,以沿黄半岛景观带为主体框架,整合三门峡大坝、虢国博物馆、天鹅湖湿地公园、黄河公园、陕县温泉、天井窑院、函谷关、甘山等旅游资源,强力推进主城区旅游,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天鹅湖—函谷关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抓好黄河公园二期和天鹅湖湿地公园三期项目,积极建设特色旅游商业街区和大型旅游综合体。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旅游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信息等产业深入融合,办好第20届黄河文化旅游节暨投洽会,深化“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合作,借力大型旅游集团,加大北京等重点市场推介力度,将“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的品牌叫响全国。

  持续壮大高新产业,凝聚转型新能量。加强工程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市级企业研发平台10家,力争实现国家级研发平台“零”的突破。

  持续推进信息化,促进四化新融合。制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行动计划,引导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拓市场,在重点企业开展信息化贯标试点,助推工业转型发展。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农业地理信息体系、农机智能指挥调度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区域无线互联网信号全覆盖,推动电子政务及民生和社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让转型发展在信息化的大潮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