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一镇规划所长私自卖土地 获利600万元做赌资

2014年03月18日 07:36   来源:新华网   

  广东清远英德市青塘镇规划所前所长因沉迷赌博,私自发放建筑规划许可证大卖土地,骗得当地27户买家600多万元后消失。近日,当地警方将潜逃半年之久犯罪嫌疑人抓获。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嫌疑人利用规划官员身份,骗取了买家信任,仅凭一份规划许可证和一个单位公章,就能轻松“卖地”获得巨额赌资。

  黄金地段的“土地买卖”

  2012年5月的一天,广东英德市青塘镇榔社村村民张伟华,从自己表哥那里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在车站售票的表哥,最近买了一块盖房子的地,在镇上公路和国道交界处,正是黄金地段。

  张伟华认为机不可失。他一家5口,上有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正想盖一套大房,好从租住的房子里举家搬出。

  表哥打电话帮他约了一个“卖家”。这个人带着张伟华到了那个地段,告诉他,这片地是青塘镇第二开发区的,自己的亲戚有开发区40%的股份,现在还剩5块地,是内部拿来处理的。

  张伟华当场就和“卖家”成交了一块约160平方米的地块,价格2000多元/平米。“他说要付5万块定金,然后手续他包办。等规划许可证办好之后,我再把钱全部给他,共是31万6千8百块。一手交钱一手交证。”张伟华告诉记者。

  张伟华还被告知,这块地个人是办不了土地证的,但是等到“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完成之后,“卖家”会让开发区补齐合同和手续,时间要等到一年以后。“你们不要告诉别人,买到地也先不要去动它,等三通一平后再说。”“卖家”告诉张伟华。

  张伟华相信了他,并且在拿到一份盖有青塘镇规划所公章的“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给此人的个人账户汇去了“买地钱”,因为此人正是时任规划所所长廖某某。

  买地之后的张伟华发现开发区迟迟没有动工的意思,几次给廖某某打电话,都得到“没有问题”的回答,“他是镇规划所的所长,所以我们就相信他了”。直到次年8月,廖某某的电话再也打不通,张伟华觉得“出问题了”。

  据英德市公安局刑侦大队介绍,去年8月30日,青塘镇派出所接到该镇政府报案,称时任青塘镇规划所所长廖某某从2012年7月至2013年初,未经青塘镇政府第二开发区公司授权或委托,私自将该开发区工业大道用地卖给27户买家,涉案金额达600多万元。英德警方近日已将潜逃在外半年多的嫌疑人廖某某抓获,嫌疑人对诈骗600多万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责任编辑:彭博)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