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国字号古村保护困境:如何让古村落"活"起来?

2014年03月20日 16:46   来源:广西新闻网   周绍瑜

阳朔白沙镇旧县村一栋坍塌的古建筑。

兴安漠川乡榜上古村,几名游客正在游览。

  原标题:“国字号”古村的保护之困

  3月初,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公布,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等6个桂林的古镇(村)入选该名单,成功晋级为“国字号”的古村镇。

  这些丰厚的历史人文遗存,能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无疑让桂林人感到自豪。现实的情况是,在工业文明崛起的今天,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一些古建筑,或是自然或是人为等因素,正遭受破坏。

  那么,这些被封为“国字号”的古村落目前保护现状如何?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中又存在着哪些冲突?如何开发,才能让这些历史文化名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留住活的历史

  3月12日,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村委委员林辉,从乡政府得到了一个消息:村子被评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消息一经传开,这个地处桂北深山的古村落,欢腾了起来。

  “能获得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大家都很高兴,希望能够凭借这块招牌,给村子带来更好的发展。”林辉说。

  距离兴安县城33公里远的榜上村,四面环山,村前田畴数百亩,漠川河从村对面的山脚下流过。3月17日,记者走进榜上村,感受这一古村落的历史韵味。

  从漠川乡政府出发,穿过集镇区,不足5分钟就能来到古村。沿着刻有“福”、“禄”等字样的青石板拾阶而上,一栋栋青砖黛瓦的古老建筑呈现眼前,整个古建筑群层楼叠院,高脊飞檐。走进这些或是两进三开,或是四合院格局的老屋中,吊楼、窗花,无一不渗透着耕读人家的学识修养。

  “从建村到现在,我们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谈起古村的历史脉络,榜上村64岁的老支书彭建华不无自豪地说。

  彭建华说,榜上村是漠川古道的交汇中心。自明清以来,由湖南通往桂林的四条古道中,除灵渠水道外,其余三条都贯穿漠川全境。榜上村始祖陈俊,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为靖江王护驾抵桂林。为平息桂林周边战乱,靖江王授命陈俊驻守漠川关隘。解甲归田后,陈俊便在此处落籍安居,繁衍子孙。

  如今,在村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一共60余座。这些建筑传承徽派和岭南骑楼文化,参入了西洋建筑符号,形成独具一格的桂北民居风格。

  与榜上村同时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还有阳朔县白沙镇的旧县村。

  距离阳朔县城约10公里的旧县村,位于遇龙河畔。现在的旧县村最早称为归义县城,唐贞观元年(627年)才并归于阳朔县。如今,在旧县村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共有44座,基本连成一体。这些古建筑秉承了中原民居院落布局严谨、强调对称的传统,通过巧妙的设计,实现了院院相通、户户相连的整体布局。

  “如今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大约有400年历史了。”旧县村村干部黎兆辉说,与桂北地区普遍低矮的古民居相比,旧县村的古建筑群,颇具明清时期封闭式庄园的风格。

  记者从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科了解到,桂林此次晋级“国字号”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共有6个,分别是兴安县界首镇、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阳朔县白沙镇旧县村、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和灌阳县文市镇月岭村。

  在此之前,灵川县大圩镇、阳朔县兴坪镇也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至此,桂林市共有八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位居全区第一。

  “这些古村镇的历史遗存都比较丰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参加评选,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挖掘其历史价值,留住活的历史。”市规划局村镇规划科科长黄宇说,该项目的评选从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原状保存程度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次桂林能入选6个村镇,非常难得。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