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觉寺公墓前车流排成长龙。记者宋宁摄
壁葬资料图片
昨天,南京迎来又一波祭扫高峰。周末两天近80万的人流创下了今年的最大值。早晨7点多,主城各大墓园都已爆满,周边的道路也几乎被扫墓车辆占满。相比主城区墓园的热闹,一些郊区墓园则在试图用多样化的经营从主城公墓的份额里分走一杯羹。
宁丹路成了停车场
根据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统计,截止到昨天下午3点,全市祭扫市民约46万人,双休日两天的总和约80万人。其中市属经营性陵园共接待祭扫市民224847人,车15676辆。较上周双休增幅34.71%。
仅南京最大的普觉寺陵园就接待了祭扫市民6万多人,陵园从早上6点开始就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激增的人流也为工作人员的管理带来极大压力。普觉寺墓园经理张明跃表示,这两天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被派到墓园各处的一线工作。即便这样,每天清理出来的各种祭扫垃圾依旧让他们倍感压力。
在通往墓园周边的道路上,这两天也几乎成为了停车场。一方面前来祭扫的车辆停满了道路两边,另一方面还有大量排队前往墓园的车辆把道路堵得更加水泄不通。城南的花神大道、宁丹路、大周路等处都几乎变成了马路停车场。
记者在雨花功德园附近做了一个实验,给一辆进入墓园的汽车计时。发现短短数百米道路,它竟然开了半个多小时。而市民万先生也表示,自己考虑到错峰,谁知道上午10点多出门去普觉寺扫墓,竟然还是开了一个多小时。“最堵的还是宁丹路,唉,上个坟太不容易了。”他说。
郊区墓园推出壁葬“抢”生意
相比之下,郊区墓园的人流要少许多。在六合区的朱家山公墓的厚德园,这里把农家乐与祭扫结合在了一起,试图把清明扫墓打造成一个踏青旅游的休闲活动。这样的创意也得到了不少市民的青睐。
与江宁殡仪馆一墙之隔的万安陵园是南京最大的骨灰堂设施,从今年初开放以来,人数一直在低位徘徊。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这里更多靠的是老人的口耳相传。一位带着老姐妹来看壁葬(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丧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时为后人留福,是一种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的钱阿姨告诉晨报记者,自己第一次来就看中了这里的环境,并且给自己购置了一个双穴位的壁葬,总共3.2万元。她说相比传统公墓,这里开放式的结构以及清净的环境更让自己能够接受。“我还是背到我的小孩儿买的,买完了才告诉他们,说我给自己买了个‘小房子’。”她说。
“我们这边人少,也会有一些创意的葬式,不过要想改变大家逝者入土的观念,可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陵园负责人说,其实像壁葬这样的葬式在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等地都非常成熟,他相信这是将来的趋势。
南京将为生态葬式发奖金
前不久,晨报曾经报道了南京计划给选择“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态葬的逝者家属给予每穴1000元奖励。昨天,晨报记者从南京市殡葬管理处获悉,该项政策已正式出台。
具体政策为,凡南京市户籍人员,在南京殡仪馆、六合殡仪馆、高淳殡仪馆、溧水殡仪馆等4家殡仪馆火化,到普觉寺陵园、雨花功德园、隐龙山陵园、西天寺陵园、龙王山陵园、南象山陵园、岱山陵园、仙灵陵园等市属8家陵园采取“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生态安葬形式的,除了免除所有安葬服务费,还赠送一个千元以内的可降解骨灰盒,同时一次性给予每穴1000元的奖励。
据了解,尽管南京推行生态葬多年,但目前真正选择这些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市民只有10%左右。2009年南京免除了集体江葬费用,2012年又免除了所有选择“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生态葬费用,但是通过这几年的数据显示,依然不足1%。殡葬部门表示,直接采取现金奖励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市民选择生态葬式,倡导绿色殡葬。
即日起,凡符合条件的,逝者经办人(指直系亲属或代理人)凭逝者火化证明、经办人身份证、关系证明等相关材料,在逝者安葬的陵园填写《南京市生态葬服务项目奖励申请表》,经审核通过后即可领取相应奖励。下一步,如果试点成功,群众的接受度较好,这项奖励政策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