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人走过正在拆迁的黄家庵村,这里曾承载着许多年轻人的梦想。记者白周峰摄影
4月1日上午,正在拆迁中的黄家庵村。
透过城中村正在拆迁的房屋窗口,可以看见远处一幢幢高楼大厦。
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追赶城中村离去的脚步,邀您讲述您和城中村的故事
自从十年前城中村改造大幕拉开,一座座城中村从郑州地图上消失,当年的脏乱差被改造后的漂亮小区或商业中心取代。但作为外地人融入郑州的第一站,城中村曾以低廉的价格,宽容的姿态接纳着这些拥入城市的追梦人。
近日,记者来到列入今年改造计划的西韩砦、正在进行改造的黄家庵,实地探访城中村已逝和将逝的时光,记录下居住者的不舍与留恋。这些即将消逝的城中村,或许能勾起您或甜蜜或温馨乃至酸涩的回忆。
来吧,讲讲那些铭刻在您记忆深处的城中村往事,让大家和您一起倾听梦想开花的声音。
小两口的儿子在城中村出生“安静、清闲,感觉有点像家了”
3月31日上午9点20分,郑州西韩砦村,上班族已经挤上经三路的公交车离去,狭窄的巷子安静下来。
一分利超市店主雷宝强,正拿着牙刷蹲在店门外刷牙,爱人小李坐在楼间太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逗着8个月大的儿子玩。
今年25岁的雷宝强是开封人,在西韩砦住了两年多,儿子便是出生在这里。“都说要拆迁,生意比过去少了一半。”小李说,近段时间,每天都有人在搬家,租房者来打听时,头一句也是“这里今年拆不拆”。
根据政府公布的计划,金水区57个城中村,已完成拆迁43个,今年将全面启动包含西韩砦、枣庄、大铺等剩余的14个城中村改造。
如果真拆了怎么办?雷宝强递给顾客一盒烟,回头一笑,“那就清仓大处理、大甩卖!”可他的爱人小李却没那么坦然,“真心不想让拆,这里很安静、清闲,带着小孩也放心,感觉真有点和家一样了。”
在摆出门外的货架摊边角处,放着一捧枯干的玫瑰花。这是去年8月,雷宝强送给老婆的生日礼物,小李一直没舍得扔。其实,刚住进西韩砦那会儿,小李感觉有些压抑,怀孕那段时间,看着头顶狭小的天空,内心一度有些抑郁。不过后来邻里间熟识后,坐在街头聊聊天倒也变得习惯。
住在城中村,一家人攒钱买房“希望走后,不用再回来”
上午9点半,烧饼摊主杨娜,推着一辆三轮车回到胡同,将车靠墙停放后,拿出一个烧饼吃着。从早上6点到9点,她和老公在巷子口卖了20多个烧饼。
“够我一天花销了。”杨娜说,白天,她老公会再去一家饭馆当帮厨,晚上回到家将近夜里12点,一月两千多元,而她因为怀孕,已三个月没去工作。
27岁的杨娜老家在驻马店西平县,在西韩砦住了6年多,两年前父母也跟着来郑州生活,平时在省人民医院做保洁,他们在为攒钱在郑州买房安家付出着。
在西韩砦北出口,周口25岁的李志荣提着捆绑好的台式电脑,往外走。做平面设计的他,下一站是经七路附近的一个家属院,月租接近一千,而他搬家的底气,来自新换的月薪三千的工作,“住了两年城中村了,希望以后我不再回来。”
住过8年的城中村拆掉 买过房的他驻足怀念
3月31日上午11点半,靠近东风渠的黄家庵村,已不见一个月前的喧闹,昔日整齐的楼房已化成一片碎石瓦砾,几台挖掘机正在废墟上作业,墙壁坍塌的声音不时传出,路旁两个工人正在电杆上拆电线等线路设备。
大亨造型理发店老板邓涛36岁,老家在商丘睢阳区,在黄家庵边上开店已经15年。他站在店门口,已经买过房的他盯着黄家庵正在拆迁的工地看。在那片废墟的一间屋子里,他曾住过8年。
“过去周围都是田地,房租便宜,我是2006年在连霍高速附近买的房,如果不是住在城中村,每个月生活支出会多很多,存钱会很难,房子估计很难买。”3月初,邓涛曾目睹黄家庵流动人口倾巢搬离的场景,感触颇多,“当年我和他们一个样。”
互动
受访网友六成住过或在住城中村
昨天下午,记者通过大河报企业QQ发起互动,截至下午6点,共有118位郑州网友参与,其中有68位网友表示曾经住过或正在住城中村,约占受访者六成。同时,他们还简单讲述了自己的城中村情结。
李正道:下班后可以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跟室友朋友打牌吃饭喝酒侃大山!即使这里再怎么落魄,也是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孩子温暖的家!
九泉十槑:从2008年毕业一直住在柳林村,住得久了,房东、楼下饭店超市的老板,都好像朋友家人一样,一句问候,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关怀。
沙鹰一颗:毕业后住过1年,城中村一方面是脏乱差,另一方面又为刚毕业一穷二白的我们提供了廉价避风港,现在我有了房子,还会经常感慨,没住过城中村的孩子,不会感受到走出城中村之后是多么幸福。
黄澄:来郑州5年一直住城中村,房租从230元涨到450元,不足25平方米的房子,承载着我和老公的一切,村里杂货店、小吃店、商店里的人也都成了见面点头问好的朋友,这里物美价廉,能吃到美味的小吃。
朝晖:我在南五里堡住了两年,后来拆迁搬走了。最难忘的是邻居姐姐,走的时候,不怕你们笑话,落泪了。
从天山而来:在陈寨住了5年,就像又多了一个故乡,买房后还会经常回去转转,寻找曾经的小吃摊,有时会找房东聊聊,最难忘的是很多租住户空闲时间在一起聊天、购物、做美食,很怀念当年呢!
征集
作为“郑漂族”立足郑州的第一站,正在消逝的城中村,寄托着不少人的情感。你曾住过的城中村还在吗?那里是否有你常逛的小店、吃的美食?那里是否有一段和你有关的故事?抑或有你和亲爱的TA留下的难忘“倩影”?欢迎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211或发送邮件至congboha-oyun@163.com,提供故事线索并留下您的电话,说说您在城中村的奋斗和梦想,欢乐和痛苦。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