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藏:宗教文化在百姓现代生活中传承

2014年04月04日 14:16   来源:新华网   许万虎 刘洪明

    拉萨市民次仁卓嘎去年花10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藏式别墅,除二楼精心布置的佛堂外,其门窗下还悬挂着红、蓝、白三色条形的祈福布幔,屋顶四角插着经幡,檐角处设有一个小煨桑炉。

  在藏传佛教盛行的西藏,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藏族群众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宗教文化细节在现代化生活背景下同样得到良好传承。

  在遥远的藏东村寨,50岁的藏族汉子达瓦江村每天早晨都要来到自家二楼的小佛堂,先为数十盏净水杯换上清水,再给每一盏长明灯添上酥油。事毕,他才背起工具箱,跨出家门。

  达瓦江村是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雪东村的木匠,得益于农牧民安居工程,2012年初他搬迁进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双层藏式小楼。住进新居后,他特意在自家二楼留出一间位置最佳的房间当作佛堂。

  信仰藏传佛教的他,无论平时工作多忙,礼佛修行仍是“必修课”。“如今,家门口就是直通县城的柏油马路,村民们外出务工机会多,衣食无忧,但离村子不远的烟多寺从未断过香火,大家恪守藏传佛教教义,村里从没出现过偷盗、酗酒、杀生的事。”他说。

  每天清晨,家住拉萨市德吉路的藏族老人普布次仁都会拿起转经筒出门转经。“绕大昭寺转上几圈,身体舒服,精神状态也好。”他说,虽然家里有车,但是步行转经作为一种修行方式,不能偷懒。去年初,拉萨修建了人行天桥,信教群众转经穿行马路时安全多了。

  普布次仁的儿子次旦很多年前买了辆车跑长途运输,新车一到手,他第一件事便是将保佑平安的小佛像、吉祥八宝吊坠、经书放置在驾驶室。“我信仰佛教,希望佛祖保佑我出行平安。”他说,这几年西藏公路修得越来越远,路况好多了,跑长途心里更踏实了。

  行走在通往日喀则地区萨迦县的路上,老远就能望见一排排崭新的安居房矗立在公路边,与西藏其他地区不同,这里的房子墙体大多以黑、白、红三色涂料粉刷而成,在阳光的映照下独具风情。

  “用这三种颜色装饰民居,说明主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信众。前些年粉刷新房时,村委会的干部们都赶过来帮忙。”萨迦县多夏村村民仁青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传统不能丢。

  宗教信仰少不了宗教用品作为载体。分布在西藏各大寺院附近的佛教用品商店随处可见,店内大多生意红火,唐卡、藏香、佛龛、莲花彩、净水杯等一应俱全。

  “每天围绕大昭寺转经、朝佛的人源源不断,平时店里每天的销售额有五六百元,每逢大型宗教节日,每天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元。”在八廓街经营佛教用品生意的扎西拉姆说。

(责任编辑:彭博)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