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承载着光辉灿烂的知识、文化和思想。西藏是古籍资源大区,自吐蕃时期以来,留下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可身为这些文明的继承者,当今人们却很难说清先辈留下了多少古籍。经过岁月洗涤,历经自然灾害和战争,西藏古籍到底还存世多少,它们的保存环境和保存状态如何,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今年2月,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揭牌仪式暨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聘任仪式在拉萨市色拉寺举行,标志着西藏古籍保护工作逐步迈向社会化、专业化道路。
设立相应机构 专业保护西藏古籍
西藏图书馆副馆长、自治区古籍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自西藏图书馆开馆以来就一直在这里工作,至今已经有18年了,绝大部分时间都从事着与古籍相关的工作。“图书馆刚开馆时只有一个采编部,我专门负责藏文古籍的整理、登记等工作。”边巴次仁说,后来西藏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古籍保护部,专门负责古籍的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他也就加入到古籍保护的队伍当中来。
2007年以来,我区先后成立了几个古籍保护专业机构。边巴次仁介绍,以前全区的古籍普查保护都是由各个古籍持有单位负责的,存在着保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说着,他从电脑中打开一张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中的古籍要么被泥土覆盖,要么跟乱石一起堆放在角落里。“像这样,如果不进行抢救性修复,这些古籍恐怕以后就找不到了。”边巴次仁说,色昭办公室的成立对于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古籍普查、整理和保护工作,规范和管理社会古籍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籍藏量分布 昌都日喀则占一半以上
“什么是古籍?什么是善本?”在记者的追问下,边巴次仁说,我区古籍指是编纂、写印于1949年前的书籍。珍贵古籍又称为善本,主要指具有较高文物价值、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籍。
我区古籍的收藏以寺庙为主,之后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也开始了对古籍的收藏、整理工作。“我区古籍多为藏文,也有少量的蒙文、梵文和汉文古籍,内容涉及历代名人传记、藏医药、天文历算、民间文学、建筑学、典籍目录、苯教经书等。”
“根据我们的摸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区古籍大多分布在日喀则、昌都两个地区,藏量约占全区古籍总藏量的一半以上,林芝地区相对较少,仅约有几百函。”边巴次仁说,萨迦寺、哲蚌寺、布达拉宫是我区拥有古籍藏量最多的文物保护单位。
“我区早期古籍多为手写本,大约在元代时期开始出现刻本,但当时也不是很流行,直到明清时期,刻本才广泛流行开来。”边巴次仁说,目前我区发现的古籍年代最为久远的约有1000多年历史,而且纸张、墨迹等都保存得很完好。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完成
自2007年《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开展了第一至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截至目前,第一至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全区已有158函珍贵古籍入选,其中第一批6函、第二批16函、第三批12函、第四批124函,而且第四批中有两函是私人收藏古籍。”边巴次仁说,今年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工作,共有543函古籍,包括去年首次发现的《阿里古格史》,其中个人申报古籍共30函。
说起下一步的古籍保护工作,边巴次仁说,今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将重点启动自治区级珍贵古籍名录、审批命名和“西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现在我们已经组织编写《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暂行办法、《西藏自治区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录申报书》、《西藏自治区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书》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让大家知道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地位,促进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边巴次仁说。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