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25日在运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运城市市长 王清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运城转型跨越发展踏上新起点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大战略重点”和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的美好愿景,创新发展理念,拓宽转型路径,点燃工作激情,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0.1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6.3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8.9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2.1亿元,增长14.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5亿美元,增长64%;财政总收入完成91.2亿元,增长1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4亿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718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198元,增长12.8%。省政府考核的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8项指标增速前移在2-10个位次之间,其中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3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没有进位,但超额完成目标程度在全省排名第一。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五大战略重点”,开阔视野,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工业新型化方面,按照“全市经济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的思路,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两条路径,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方面,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的思路,推动土地流转、农业产业板块设计招商、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市域城镇化方面,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生态化”互动推进的思路,探索“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城乡生态化”的互动机制,努力构建有运城特色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在总体布局上,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上,突出“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实现。城乡生态化方面 ,生态绿化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林业增效、产业富民”的思路,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做到“横有厚度、纵有层次,点成缀、线成景、片成林”;环境保护坚持“整治修复并举、治本治源结合”,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按照“高端创意、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一年来,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路径,科学做好总体布局,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五大战略重点”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工业发展势头喜人。工业增速和效益名列全省前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增幅比全国、全省分别高3.4个和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8.6亿元,增长48%;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1296.8亿元,增长13.7%。全市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两项指标增幅全省排名第一,是近年来工业发展最好的一年。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成效初显。根据既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全市13个县(市、区)和5个开发区精准定位了32个主攻产业和52个专业化链条。进入工业园区的项目167个,占到项目总数的68%。"5+15"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规划项目投资1131亿元,占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的78%,园区新签约和开工建设的项目80%以上都同产业集群密切关联。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围绕煤电铝材、煤焦化和金属镁等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铝深加工产量40万吨,占到全省的87%。煤矿复工复产数达到14座,煤炭产量达到855万吨。与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合重组步伐加快,蒲州电厂、河津电厂、永济电厂与同煤集团实现了联合重组,大唐运城电厂与陕煤集团成功合作,阳煤丰喜集团与山西海丰铝业达成产权置换协议。焦化行业整合重组进展顺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被确定为“山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全年贷款余额净增125亿元。银保企洽谈会协议信贷总额696.3亿元,履约率达97%以上。
金融业实现税收3.5亿元,增长57%。“运城信贷融资服务平台”顺利开通。荣获“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称号。
“三农”工作全面提升。全年粮食产量31亿公斤,水果总产量53亿公斤,双双再创历史新高。水果出口7000万公斤,增长133%。肉类和禽蛋总产量分别增长5.5%、5.9%。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市财政列支2740多万元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奖补,列支500万元作为土地流转市级风险储备基金。新绛、盐湖土地流转的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3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增势强劲。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5.4亿元,增长18.7%,已占到全省的1/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73公里。小浪底引水、禹门口灌区东扩、北赵引黄二期等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新建和改造末级渠道1621.3公里,新增水地面积25.6万亩。“一村一品”专业村累计达到949个,占行政村总数近30%。专业村主导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53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新增农民合作社1920家,累计达到8755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大。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累计建设各类示范园区235个,完成投资77.9亿元。
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强化规划引领,挖掘城市价值。编制完成了10余项城市专项规划、12个县(市)总规、6个重点镇近期建设规划和20个乡镇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53%。对东部新区、高铁商务区等重点片区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与城市设计。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实施城镇化项目215项,完成投资103.9亿元,城市建设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中心城市坚持路、水、林、产四管齐下,统筹推进“八区联动”,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新提升。禹都公园、高铁站前广场、工农街跨解放路高架桥等54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投资57.7亿元。新修道路74.2公里,11条城市主干道全部打通。运城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区域主干路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大县城实施城镇化项目161个,完成投资46.3亿元。"5+15"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在新一轮规划中,全部设计了城市社区,有的同步开展了社区建设,成为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推动城镇化的重地。15个重点镇“五建设两整治”共完成投资8.6亿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模化发展,农民消费更加便捷、实惠、安全。330个新农村重点村“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全面完成。大力实施13个连片示范区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生态智慧城加快建设。绿坡、治湖、兴业全面展开,完成了《生态智慧城概念规划》和《盐湖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概念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定位。盐湖周边环境整治、绿化造林和湖面扩大等工作积极推进。盐湖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碧桂园商业街及高端居住社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四城联创”,集中开展交通秩序、非法营运三轮车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城乡生态持续改善。造林绿化成效明显。全年造林40.4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20万亩。平陆县被评为“全省林业生态县”。创建国家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县1 个、生态乡镇36个、生态村192个。生态水系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以“一池、四库、三渠、一河、四滩”及各公园水系贯通为主的城市水系修复项目启动实施,涑水河、汾河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淘汰铁合金、造纸、印染、电力等行业落后产能企业6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7.5%。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8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工业粉尘等6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制定了《运城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实施盐池生态圈保护与修复、关圣文化建筑群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培育、青铜文化产业壮大、包装彩印文化园提升和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六大工程。《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成功举办关帝圣像巡游台湾和福建活动,关公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加大。开工建设文化项目15个,累计投资50.8亿元。参加深圳文博会和山西首届文博会取得丰硕成果,共签约项目16个,达成合作意向228亿元。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深入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通了重点城市旅游专列,运城机场进出港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28.1%。
一年来,我们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越是财力紧张,越要首先保障民生,确保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全年拿出巨额资金,弥补民生方面的历史欠账。全市民生支出186.3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1.2%,是民生支出总量最多的一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财政新增1000万元扶持教育事业发展,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助了224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入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次评选50名优秀教师享受运城名师待遇,清理33名不称职的中小学教师。新(改、扩)建97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由240元提高到了28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和24元,惠及27.2万人。建成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47个,服务1.5万余名农村老年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4%。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1897套,基本建成15170套。高度关切群众冷暖,每人取暖费在提高一倍之后,又增加了1000元的补助,并对采取区域锅炉、燃气锅炉等方式供热的小区或企业进行了奖励性补贴,圆满完成128万户134万吨“爱心煤”发放任务,有效保证了居民温暖过冬。“戏曲惠民、欢乐百姓”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5个项目通过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审批,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90家。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同推进,成绩显著。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1143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困群众易地搬迁项目首次扩大到8个非扶贫重点县;1928个行政村街道亮化任务圆满完成;改扩建69所村级幼儿园;乡村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年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又有新的下降。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久拖未决的山西农药厂、永济纺织厂破产清算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由省财政支付的破产费用基本落实。运城大酒店、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将13个县(市、区)公立医院全部列入省改革试点,全省医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公交改制平稳实施,建立了“国有主导、多方参与、公司经营、规模发展”的运营新机制。转型综改全面推进。“四化同步”、“五规合一”等改革深入实施。理顺了省级开发区与所在县(市、区)在土地利用、行政管理和财税分配等方面的关系,明确了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开发区的发展活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拓宽开放视野,增强开放胆识,创新开放路径,坚持“小分队”走出去、“大部队”引进来,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定向化招商、集群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1.2亿元,同比增长22.9%,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40%。全市10亿元以上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由年初的63项增加到年底的101项,项目总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以全省“飞地经济”试点市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转型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义乌国际商贸城综合工业园已经建成,投资600亿的深圳家居产业园成功签约并将落地开工。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上报国务院,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杭州市、伊春市、黑河市成为友好城市,拓宽了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贸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空间。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运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大楼主体完工,成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标志。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家,新增对外贸易经营企业30家,进出口国别或地区达到121个。合同利用外资7715万美元 。
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366件、政协提案179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开展。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强化信访和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推进。计生、审计、统计、档案、地震、文物、人防、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必须以开放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优势,必须以创新的智慧整合我们的优势,必须以发展的自信彰显我们的优势。一年来,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收获了果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倾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工作、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运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运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已成过去。走向新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运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布局分散;农业加工转化率低,现代化水平不高;文化旅游产业虽然资源丰富,但整体策划和产业开发程度不够;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民生改善任务较重;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本着对运城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和重托!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我们推进“五大战略重点”深入实施,为运城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五大战略重点”,大力推行“核心在转型、重点在项目、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努力奋斗。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6%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下降2.96%,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28%、2.67%。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新境界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顶层设计,推动政府部门的职能整合与互动,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行政效率,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切实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一站式”服务。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培育中介组织,发挥其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推进计划”,通过联合、重组、破产等形式,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发展壮大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整体下放一批,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革预算制度,实行零基预算。推行财政扶持资金的竞争性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积极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途径,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新模式。同时,加强税收征管,严防偷税漏税,落实地方税收保障办法,推进社会综合治税。
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机制。继续实行财政资金存储规模与银行放贷规模挂钩的机制,鼓励银行支持地方发展,力争新增贷款达到130亿元。鼓励金融创新,构建“企业+担保+风险补偿+奖励+银行”的融资机制,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目标,加快推进交银大厦和鑫源大厦金融双子楼建设,着力打造东部新区金融商贸区,启动实施北部高铁商务金融 港。健全金融体系,积极引进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入驻,加快农商行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民营银行,力争年底再有2-3家农商行开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积极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举办好第十届银保企洽谈会,力争签约总额800亿元。
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开放水平。积极推进综改转型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审批工作。探索建立“黄河金三角跨区域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牵头创意策划,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加强与杭州、伊春、黑河、北京西城区和天津南开区等友好城市的经济协作。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办公大楼要尽快投入运营。积极推进航空口岸建设,申请设立运城保税区。
各位代表,运城有很多优势,但我们只有用改革的胆识统领运城发展全局,以开放的眼界,把运城的资源放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去配置,这些资源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这些资源的优势才能得以发挥。
我们要把运城人的聪明与智慧,更多的凝结在推动运城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上来。
(二)狠抓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发展。重点抓好“煤—电—铝—材”、“煤—焦—化”和金属镁产业链。煤—电—铝—材产业链要抓住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铝行业发展水平。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铝产业链的延伸,加强技术攻关,发展高端铝产品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和煤、电、铝联营整合,降低成本,提高铝产业的竞争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铝加工基地。积极协调山西国际能源、中煤华晋、华泽铝电参股合作,加快建设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及铝深加工项目,实现煤电铝材一体化。加快永济2×35万千瓦蒲州电厂和华圣铝业的整合力度,实现铝电联营。抓好阳煤集团60万件汽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项目,提升铝深加工能力。复晟铝业一期9月份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煤—焦—化产业链要以循环经济为路径,以产能置换为基础,以化产回收为重点,着力抓好河津阳光集团和稷山西社工业园的煤焦化产业循环经济园区,以及新绛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金属镁产业链要以银光华盛镁业为龙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以镁合金铸件、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匹配的完整产业体系。加快中条山有色集团10万吨金属镁项目建设。同时,对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也要加快整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坚定不移地推动主攻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抓好煤电铝材、煤焦化、运输装备制造、金属镁、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家具制造等9大产业集群,这9大产业集群基本涵了"5+15"工业园区所确定的32个主攻产业。各县(市、区)、各开发区都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各自的主攻产业。今年,每个主攻产业的新上项目不得低于10个,落地资金不得低于3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不低于10 亿元。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9大产业集群做成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工业的80%左右,成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配套,统筹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使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倾斜。要积极对接省内大型煤炭集团,争取他们来我市投资主攻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用足用好工业扶持资金。今年,市级工业扶持资金增加到2个亿,鼓励竞争发展,不搞平均分配。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工业扶持资 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建立工业扶持资金,投入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最少不低于3000万元。加大对集群发展的组织领导和考核力度,实行市级集群进退流动管理。实施产业集群部门包联责任制,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举全市之力发展产业集群。对纳入市级产业集群考核范围的32个主攻产业进行流动考核,达不到标准的,淘汰出市级集群范围,取消参与市级集群发展资金分配资格;对发展较快、达到市级标准的县级主攻产业,纳入市级产业集群范围,参与市级扶持资金分配,促进产业集群争先发展。加大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银行业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实施方案》和《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对接一到两个主攻产业,并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确保重点主攻产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30%以上。
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同业聚集、相互协作,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年孵化小微企业2000户,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发展壮大亿元“小巨人”企业10户。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不只是辅助的工具,而且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模式。要申报建设国家智慧城市;切实推进已经签约的山西省首个“宽带示范城市”建设;加强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切实推动与中兴集团签约的智慧城市运行平台建设;与生态智慧城建设相一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政府部门要以身作则,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公方式的现代化和行政效率。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像对待水、电、气、暖一样,同时规划设计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下决心发展与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联的智慧产业,如电子制造、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网上培训等。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大运重卡、银光镁业试点示范企业建设。
各位代表,运城之短在工业,运城的希望也在工业,工业的希望在园区,园区的希望在集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园区化集群化成为经济转型跨越的新引擎,铸就未来运城工业的基本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