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教育地图将亮相 以城市布局分为4大区域

2014年04月18日 17:22   来源:法制晚报   赵颖彦

  以北京城市布局为重要坐标系 撬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难题

  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矛盾 新教育地图 分四大区域

  法制晚报讯 (记者 赵颖彦) 今天下午,北京全新的教育地图将亮相。记者了解到,市教委下午将召开优质教育资源扩大系列改革措施发布会,会上将把全新布局的教育地图呈现出来。

  据了解,根据区域定位,教育地图也将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

  今年,在首都教育的谋篇布局上将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为杠杆,撬动公平与均衡问题的突破,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矛盾,实现教育公平从机会均衡向实际获得的均衡迈出实质性步伐。

  同时,将以考试评价改革特别是中高考改革为杠杆,撬动素质教育与减负问题的突破,形成以优质、均衡、公平为特征的“北京新教育地图”。

  按照北京市布局,16区县被划分四类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这成为各区县绘制教育地图的一个重要坐标系。

  ■核心区:东城、西城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集中体现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功能,也是落实“四个服务”(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最主要载体。

  两区共同的特点是名校老校资源丰厚,自然也是择校热点。为此,在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的方式上,两区主要选择了内部盘活促均衡,力破择校。

  东城在10年学区化改革基础上,将学区制升级改版,全区所有教育机构统一纳入8个学区,构建“入盟(深度联盟)入带(优质资源带)一贯制(对口升学)”的资源大通道,学区内贯通优质资源;而西城区的改革步伐较为审慎,在原有4大教育集团基础上,今年增加3个,每个教育集团有选择地纳入4—6所学校,探索横向研训一体、纵向学段衔接。

  ■拓展区: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

  作为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担负着拓展外向经济服务、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区域功能,对优质教育布局的需求迫切。

  朝阳区根据10大功能区,定位优质教育分布,其中CBD功能区所布设的优质校达37所,占比近40%。丰台、石景山都与西城、海淀相邻,着力在结合带上布点留生源,把好学校办到学生家门口。

  ■发展新区: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

  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5个区是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中心城区疏散的人口和功能。在这5个区的教育地图中,其改扩建学校的项目远远多于其他三类功能区。

  顺义3年内的学校改扩建项目达到61个,大兴区有54个,昌平今年就有12所新建名校9月开学。

  通州区抓住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契机,将引进城区5所示范高中校区,如此体制性突破标志着副中心教育的跨越发展。可以预见,新城教育的超常规发展,牵引人口疏解、产业转移,正在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奠基。

  ■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

  在北京天然屏障——生态涵养发展区,驻守着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县。在它们的新教育地图上,依据城区、川区、山区的人口与经济发展需要,有所侧重分类布设资源点,引进名校、快速提升本土教育质量是共同的举措。

  其中,门头沟力度最大,针对山区、城区、小城镇三类布局,引进优质校达10个,占全区学校数量近四分之一,门头沟地区优质资源点达34个,或将成为京西优质教育新高地。

  相关新闻

  高校体美资源

  将进小学

  本报讯 (记者 赵颖彦) 今年9月1日开始,本市将开展实施高等学校和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

  记者上午从市教委获悉,届时,本市百所小学一年级将实施此工作,采取年级滚动方式至2020年。

  通过采取北京高校(20所)、国家及市级艺术机构(国家大剧院)、艺术院团(中芭、北京京剧院)、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合唱协会)、艺术家工作室、体育俱乐部等在支持小学挂牌基地学校、特色学校、项目实验学校、艺术家工作室、体育俱乐部等方式,对小学开展支持体育、美育特色发展工作。

  相关小学可共享支持单位的图书、音像资料,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在确保原有课时的基础上,将体育、艺术、校本、活动等课时融通使用,与北京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相结合,使每周总课时量达到10课时以上。

  同时,支持单位将选派管理人员担任挂牌小学的“校长”,参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管理。

  据介绍,市教委将加大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逐步扩大支持学校的数量。

  三种模式打出“组合拳” 各区县列出时间表 在西城、海淀、朝阳和昌平4区——

  增优质学位 年内2.5万个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根据教育地图的布局,记者发现16个区县均把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放在改革首位。今天上午,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今年起本市将通过三种“组合拳”的方式扩大优质资源供给。

  16个区县都列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时间表,其中今年年内,西城、海淀、朝阳和昌平将增加优质学位2.5万个,东城将在2020年前增加优质学位6450个。

  增量推进 东城6年内增优质学校33所

  西城今年新增优质学位800余个,海淀1万个,朝阳8200个学位,昌平6000个

  石景山3年内新增学位7600余个,门头沟新增1.5万余个,房山增9580个,大兴增4.3万余个,顺义增1.8万余个;丰台区4年内新增学位近4万个,通州增4万余个

  提出在2020年前,6年内全区优质学校增加33所,扩大优质学位6450个

  计划到年内 4个区县

  3—4年内 多数区县

  计划最长远 东城区

  各区县优质学位增长时间表

  各区县教育新地图如同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份量化“成绩单”。

  从地图中可见,所有区县都把提供优质教育供给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进,存量盘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扩建学校,又做减法——整合资源,改造薄弱校并入名校一体化管理。

  治理方式 尝试释放办学自主权

  扩大优质供给带来了量上的显效,然而,根本还在于质上的提升。

  在区县教育地图中,东城区将两委机关的干部、各校干部纳入到整体联动的通道中,实职调用新岗位,力图打破干部部门化的僵化用人体制。

  朝阳区重构领导分管学段,分别设立义务教育和高中学段分管副主任,探索管理方式无缝对接。丰台、密云借势创办了理事会制的名校办分校。门头沟以全员聘任为切入,激活用人、绩效考评的办学自主权。

  能否充分运用市级政策引导,也在考验着区域教育治理能力。例如,市级提出的政府购买教育社会服务,就意味着政府、市场、学校间的边界变化:政府的有限责任,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释放。

  如何向社会资源开放,让师生获得更多优质教育的选择,是教育公共服务充分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的新机遇。无疑,这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治理能力。

  门头沟与民办品牌巨人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九年一贯制的巨人实验学校,今年9月开学将提供960个优质学位。

  延庆县一年前引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使长期困扰师生的英语短板有了显著提升。

  不少区县在纠结教师匮乏、经费短缺的时候,这些区县早已先行试水、尝到甜头。

  扩大供给 三种模式打出“组合拳”

  让老百姓家门口就有好学校,“上好学”的热切需求“倒逼”综合改革推进。扩大优质教育布局,各区县教育新地图上描绘出三种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结合,打出了扩大供给的“组合拳”,瞄准扩优提质,不仅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辐射面,也生成了新的研训资源。

  外引模式:引进外省市、城区名校

  除了东城、西城、海淀三区是内部优化、少有引进之外,其他所有区县都采用了“外引模式”。这包括引进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引进高校资源办分校等,的确是快速扩大供给的捷径。

  仅以市级推动的城乡一体化办学项目为例,全市65所学校中,丰台、大兴、昌平、房山分别拥有6所;朝阳区则拥有7所,外加近年从外省市和城区引进的16所名校,朝阳迄今已有23所引进名校,成为城区引进“大户”。

  本土整合模式:资源共享、教师交流

  包括以东城的“学区制”,西城的“教育集团”,海淀的“一校多址”,丰台、房山的“教育集群”,大兴、延庆的“协作区”,顺义的“联盟组团”等,核心是一条主线——打开每所学校大门,在区域统筹下建立共享共研的新平台。

  越来越多的区县开始打通学段、纵向贯通,通过软性研修一体,为硬性的“对口衔接”、“一贯制”、“干部教师交流轮岗”铺路,探索“硬措施软着陆”。

  跨区合作模式:打破区际边界深度合作

  石景山与北师大合作继续研发“绿色教育”理念和模式;通州将与东城、北师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分别在师生交流、跨区选课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怀柔、延庆继续与城区优质校“手拉手”,怀柔所有学校与西城优质校对接。

  16区县详解 高地变高原

  今年 西城试行学区制 海淀新增10000学位 通州引入人大附中、景山学校等优质教育

  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为了能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北京市正通过外引、本土整合以及跨区合作等三种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今天下午,市教委将发布全新的北京教育新地图。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向法晚记者表示,这张地图是动态的,最终,若干教育高地将会连片,成为一个优质教育“高原”,大幅提升北京优质教育的覆盖率,满足市民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

  首都功能核心区

  东城:优质校覆盖率近100%

  战略规划:2020年优质校覆盖率近100%。

  改革新举:捆绑两个临近的普通小学,形成“1+2”模式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大年级组制”将一所优质校与一所薄弱校联盟结对。

  学位增长:6年增加优质校33所,2014年扩大学位6450个。

  师资建设:全区教师共享数字精品课程、名校教育系列资源、名师课堂等资源。

  西城:试行学区+集团 力促高位均衡

  战略规划:积极探索学区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功能,统筹各类资源深化素质教育,努力破解择校难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新举:今年将试行学区制,以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建设11个学区,分别是德胜、什刹海、西长安街、大栅栏椿树天桥、新街口、金融街、陶然亭白纸坊、展览路、月坛、广安门内牛街、广外学区。计划投入22.8亿元完成4个新建校32个改扩建工程70多个装修改造项目。

  师资建设:使教育集团总数达到15个,涉及69所中小学。培养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成立由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等学科领域名师组成的教育系统导师团。

  城市功能拓展区

  朝阳:学区化综合改革引领教育均衡发展

  战略规划:对原有11个学区进行精细化划分,拓展为15个学区、40个片区。

  新建学校:新建成5所中小学。

  学位增长:今年新增8200个学位。

  师资建设:建立优秀人才学术资助专项经费,对优秀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

  海淀:今年新增优质学位10000个

  战略规划:北部地区通过名校承办新建教育配套设施、多址办学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调整学区划分合理配置资源。

  新建学校:2015年,十一学校龙樾分校、上地实验小学西校区、中关村三小万柳新校区开始招生。到2016年,北部四镇共引入9所名校。

  学位增长:2014年内将新增1万个优质学位。

  师资建设:海淀教师研修网和优秀课程资源库提供教科研服务。名师工作站、优秀校长培养基地、特级教师研究中心扩大全区名校长、名师群体规模。

  丰台:将建成16个教育集群20个教育集团

  战略规划:整合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分校达17所。推进区级示范校和优质校建设达38所。未来四年,将建成教育集群16个、教育集团20个。

  新建学校:预计到2017年,各级各类学校(校区)超过300个。

  学位增长:4年内新增学位近4万个。

  师资建设:到2015年,将拥有特级教师50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00名。

  石景山:集群化助力优质资源扩容

  战略规划:“东中西”三区域一体化整体发展,各区域优质高中校均带领一定数量的纯初中校乃至小学,形成新的优质教育集群。

  新建学校:2013年新建北师大附中京西校区,2015年投入使用。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暂名)今年9月开始招生。另有已列入规划的西黄村规模学校(暂名)。

  学位增长:3年内新增优质学位7600余个。

  师资建设:到2015年,力争培养10至15名在市、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校长。引进10名左右的优秀校长、特级教师和省级骨干教师。

  城市发展新区

  昌平:优化资源布局建美丽新区

  战略规划:到“十二五”末,重点培育25所优质特色中小学、引进区域外名校8—10所。

  新建学校:12所名校(名园)今年投入使用。

  学位增长:新增学位6000个。

  师资建设:组建昌平区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项目组,加快名师名校建设速度。

  大兴: “点线圈”格局盘活8大协作区

  战略规划:打造品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连接小、初、高学段衔接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8大校际协作区共研机制。

  新建学校:3年内实施54项改扩建工程;两年内拟建8个校外教育活动站。

  学位增长:3年将新增学位4.3万余个。

  师资建设:2014年底将区级骨干及以上优秀人才的比例从15%提高到18%。

  房山: “一环两带三区”义务教育集群发展

  战略规划:组建“一环两带三区”义务教育集群。

  新建学校:今年将建成两所学校。3年内将改扩建14所学校。结合新城建设,规划新建4所公办一贯制学校。

  学位增长:未来3年新增学位9580个。

  师资建设:5年来共招聘优秀毕业生940人。实施“特级教师行动计划”,组织骨干教师与特级教师、专家、学者建立师徒关系。

  通州:优质教育为城市副中心发展奠基

  战略规划:将引入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景山学校、北京二中、北京五中等5所示范高中校校区,形成“3+5”优质高中新格局。

  新建学校:本年度已开工建设6所学校,其中3所学校将在秋季招生。未来几年内,将新建、改扩建20多所中小学。未来3年力争增加2—4所市级示范园。

  学位增长:几年内增加学位4万余个。

  师资建设:与首师大、北京教科院等合作建立11个学科工作站以及23个名师工作室。每年计划引进省外在职高水平教育人才10名左右。

  顺义:新增优质学位2.4万余个

  战略规划: 建立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杨镇一中三大联盟,带动75所学校。

  新建学校: 2014年引进两所优质资源校建立分校或校区。今后3年推进20所中小学改扩建工程。

  学位增长: 3年内新增优质学位2.4万余个。

  师资建设: 目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14%,覆盖所有学校和各学段。

  生态涵养发展区

  门头沟:3年内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战略规划: 确保每个教育带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有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区内优质校与山区校结对。

  新建学校: 2014年至2016年,经过规划调整将达65所学校。增加“小学幼儿园对口直升”比例。

  学位增长: 2014年,全区新增5640个优质学位。

  师资建设: 到2015年,计划引进名校长、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博士生等高级人才100名。

  密云:组建三大区域教育联合体

  战略规划:建立城区教育联合体、城乡联谊校、特色校联盟三大团体;两所市区优质校落户;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

  改革新举:大力投入学前教育,未来三年内均可满足入园学位。

  新建学校:目前正在对9所学校(幼儿园)进行改扩建,另有8所中小学即将开始改扩建工作。

  师资建设:实现师资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双向流动。全县43%教师参与城乡流动。

  怀柔:新型“学区制”城乡联动发展

  战略规划:将城区校、平原校和山区校“捆绑”,每一所学校对接西城优质校。

  改革新举:提拔任用校长倾向于“业务精湛型”,鼓励校长兼课。

  新建学校:从2012年至今,14所学校纳入建设工程项目。

  师资建设:增加山区教师补贴。

  平谷:“幸福教育”引领课改联盟均衡发展

  战略规划:引进市区优质名校资源,打造区域内横向教育联盟。

  改革新举:进一步实践和完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新建学校: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和北师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分别于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投入使用。

  师资建设:3年内全区要培养100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延庆:组建8大协作区1个高中联盟

  战略规划:组成中小学8大协作区和1个高中教育联盟,“1+X捆绑式发展”、“课改协作片”等。

  改革新举:从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落实考试评价改革、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完善招生入学制度等四大领域实施改革。

  师资建设:每所农村校至少1名县骨干。到2015年,培养28名左右优秀校长、140名左右优秀教师。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