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46岁中央门车站6月"退役" 揭秘"幕后历史"

2014年04月21日 09:16   来源:扬子晚报   

  按照施工要求,小红山客运站(现名“南京汽车客运站”)6月1日要具备通车条件。也就是说,6月份,南京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就要全部迁入火车站北侧的客运站。那么陪伴了我们46年的中央门站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回忆?打开“百度”,输入“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对这座有46年历史的老站的介绍,只有短短六句话。这让很多车站老职工和乘客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读者们的支持下,扬子晚报记者联合江苏南京长客集团,历时一周,逐个采访历史“知情人”。扬子晚报记者也了解到,迁走后,目前中央门汽车站所在地拟建成一个中央商务区,而长途东站目前的发展规划是旅游集散地。

  成立1969年

  车型都是“洋品牌”

  班线不过10条

  南京长途汽车站隶属于江苏南京长途汽车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68年伴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开通而投入运营的企业型客运站。当时的江苏省交通运输局1965年就开始筹建中央门长途汽车站。1968年,该站试运营,1969年该站正式运营。据长客集团党委副书记陈爱东介绍,当时中央门站,业务单一,就是旅客运输;班线总共不超过10条。

  1969年10月1日,试营运南京至盐城、南京至南通两对客运班车。当时的运输方式是车辆从中央门站出发,载着一车乘客到另一个城市,却不允许在另一个城市载客回来。而车型居然全是雪佛兰道奇、福特等著名的“洋品牌”。由于当时跨地域的交流并不是很多,坐车的人并不多,基本都是出公差的公务员、难得走亲访友的市民等。

  起步1969-1978年

  江苏第一辆大客车

  从这里出发

  1969年4月,江苏省第一辆大客车在江苏省汽车大队修理厂定型。这辆被称为“694”的客车,是中国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首辆客车。自这辆中国自主生产的首辆大客车从中央门站驶出,“694”就逐渐成为中央门站的“主力车型”。由于上世纪60年代末相关部门成立了汉中门汽车修理厂和珠江路汽车保养厂。1971年-1975年,在江苏宝应县的80名知青回城,好多就在这两个汽修厂工作。由于职工们干劲十足、勤奋好学,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仅珠江路保养厂就出了17位大学生。

  1978年中央门站首创的“发车一条龙、行包装卸一条线、24小时售票”等制度,是全国车站的标杆。也还是在这一年,江苏省汽车大队设立了一处(江苏省第一汽车运输处)和二处,一处管货运,二处管客运。中央门站的业务范围自此扩大。而恢复了高考制度后,车站迎来了“暑运”和“春运”。学生们拎着大包小包,寒暑假坐车回家,成了车站新的风景线。

  发展

  1978-2005年

  春运正式出现

  大规模改造扩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客运行业。从1979年起,全省11家客运分公司的班车实现对跑,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暑运、春运带来的压力。1982年起,成立南京长途客运分公司。但随之而来带来的问题,就是驾驶员私自在站外带客,导致客运站收入大幅下滑。

  “发车的时候,车上没几位乘客,到了对方站的时候,车里却是满满当当。”时任第六分公司经理的游富宁说,1992年,江苏省公司撤销了分公司,成立南京长途汽车客运总公司,中央门站开始自负盈亏。由于驾驶员私自带客,到了1994年,一季度的经济情况已经濒临亏损边缘。“当时就决定转换经营机制,就是产权机制改革,就是把车子卖给个人,实质上就是承包。”为了让驾驶员来承包车辆,游富宁做了大量游说工作,最后“求爷爷告奶奶”地完成了第一轮承包。

  到了1997年以后,第二轮承包开始。长客公司的经济水平又回到正轨。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私人承包了车子,安全、服务都没法监管,钱是挣到了,服务质量却大幅下滑。后来政府推行公车公营,一直到现在。这个时间段,是中央门站最繁华的“鼎盛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春运首次出现“民工潮”,大批民工、学生和探亲的乘客一起出行,车票格外难买。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运。“每年春运晚上,都有壮观的民工大军,浩浩荡荡从火车站连夜来排队买汽车票……”时任票房售票员的刘燕说。而随着客流的增多,班线也越来越多,配车也增长到上百辆。在这个阶段里,1989年,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南京长途汽车站进行了“旧貌换新颜”的改造工程,候车厅扩建了5100平方米。

  起落

  2005-2014.6

  随着高铁开通

  不少班线遇“寒冬”

  2005年,江苏南京长途汽车客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意味着中央门站由国资企业,变成了国有控股企业。高速公路不断开通、车速不断提高、豪华车逐渐替代普通车、用时越来越少、票价也相应走高……在不少老职工眼里,这是继第一批知青返乡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门站的又一个“巅峰”。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高铁逐年开通,中央门站多条线路遭遇“寒冬”。“宁杭线之前每年盈利1300万,高铁开通后,我们盈利减少了70%;沪宁线就更别提了。”时任中央门站财务处戴处长说。目前,交通部门也在探索长途客运发展的新途径、规划新的蓝图。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