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都江堰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图)

2014年04月22日 21: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机警的林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首次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 发现疑似新竹品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现身”都江堰龙溪虹口

  近日,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发现不断。首次发现疑似新竹品种、首次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

  目前,保护区工作人员已将疑似新竹品种采样送相关部门鉴定,最快下周就能有结果。林麝生性机警,善于掩盖粪便,此前科考人员仅在野外监测时发现过它们的少量粪便,从未见过其真容。

  首次拍到林麝照片

  2014年4月6日19点14分,安置在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一台红外线自动相机首次拍到林麝。连续的图片显示:它本欲快速经过一处狭窄道口,但经过一半又突然停下,转身向四周观察瞭望。

  “充分体现了成年林麝性情机警的习性。”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所长尚涛说,林麝属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分泌麝香而闻名。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针叶林地带。性情胆怯,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能于山崖峭壁之间蹦跳自如,甚至可以依靠惯性攀上大树。主要取食苔藓、苔草、竹叶、蕨类及芳香性树叶嫩枝等。

  由于林麝性情机警又善于隐匿树冠,活动隐秘性极强,在野外还会掩盖自己的粪便,加之体型小,非常不容易留下活动痕迹。虽然相关资料记载该保护区内有林麝,但监测人员仅在野外监测中发现过少量粪便,从未见过其真容。

  “此次拍到它的照片,对于研究这一片的野生动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尚涛说,我既然首次拍到了,那就有再拍到的机会,积累的资料多了,就能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比如,可逐步搞清它们在这里的分布情况,了解它们的活动规律等。

  由于麝香的特殊药用价值,野生林麝一度遭到大量捕杀,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通过完善保护管理措施,加强野外监测、巡查力度,保护区林麝自然栖息环境得到改善,野生林麝数量正在逐步恢复。

  发现疑似新竹品种

  近日,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在开展大熊猫野外调查工作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竹子品种,该保护区已及时采样并送相关部门鉴定,是否能为都江堰竹种添员?最快将在下周有结果。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省内知名植物鉴定专家朱大海介绍,他们是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虹口连山坪至金陀途中(小地名紫云塘,东经:103.629410,北 纬 :31.186790,海 拔2200m)发现此类竹品种,该处自然分布着一片竹林,长势较好。竹秆均高4米,基径平均1.2厘米。

  仔细对照相关特征,发现它应该是箭竹属的某个种类,但又不是常见的华西箭竹、缺苞箭竹、拐棍竹等,可以肯定是以前没有见过的某个新竹种。

  为了能准确的鉴定出种名,调查组随即采集了一份竹秆和竹叶的标本,并对不同部位拍了很多照片。野外工作结束后,保护区及时对照标本和照片查阅了相关资料,但没能鉴定出此竹为何类竹种。日前,保护区已将采样送相关部门鉴定。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见 习记者刘秋凤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