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家上市钢企去年负债 业绩回暖源于账面假象

2014年04月28日 09:28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随着年报披露接近尾声,从业绩数据来看,多年来深陷行业冬天的上市钢企境况似乎有了不小的起色。《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4月27日,已有28家上市钢企发布2013年年报,从盈亏来看,仅有3家亏损,而2012年同期报亏的钢企为10家;从业绩增幅来看,共有19家钢企的净利润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占比近七成。

  这是否意味着钢铁业有望熬出头?翻阅多家企业年报记者发现,尽管看上去企业亏损面大幅缩减,钢企业绩出现回暖,但钢铁业低迷运行的态势仍难言好转,钢价低迷致使企业经营依然挣扎在盈亏线上,所谓的净利润增长多是依靠输血或者施展财技而来。

  业绩只是“账面”回暖

  南钢股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思明日前公开指出,该公司列入对标的59家大中型钢企中,有39家不同程度地延长了折旧年限。很多钢企在报表处理上采取变通措施。

  这一点在上述上市钢企的年报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的行业亏损王鞍钢股份,该公司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亏损了21.46亿元和41.57亿元。而公司2013年年报显示,鞍钢股份2013年营业收入为753.29亿元,同比下滑3.69%,业绩未见什么起色;但是净利润达到7.7亿元,同比增长119.13%,成功扭亏为盈。

  鞍钢股份能够扭亏为盈的主因正是在于其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自2013年起,公司将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从30年延长至40年;机械设备、传导设备从15年延长到19年,将动力设备从10年延长到12年,由此直接减少公司2013年固定资产折旧额人民币12亿元,分别增加股东权益及净利润人民币9亿元。

  同样,首钢股份去年8月份发布公告称,从2013年8月24日起,公司将固定资产分类中的机械设备、冶金专用设备的折旧年限由14年、15年调整到19年,由此影响2013年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不超过1777万元;凌钢股份则从2013年4月1日起对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进行调整增加净利润约6750万元。南钢股份也曾发布公告称,从2013年4月1日起,公司将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由30年调整为40年,由此净利润增加约0.66亿元。

  除了调整资产折旧年限,甩卖资产也是上市钢企调节利润的常用手段。如2013年第四季度,山东钢铁通过出售旗下济钢和莱钢的部分股权,获得收益约2.77亿元;与此同时,另一家徘徊在亏损边缘的钢企华菱钢铁,通过将旗下的焦化资产转移兜售,也获得超过3亿元的收益。

  另外,同花顺iFind数据还显示,2013年全年,上述28家上市钢企共获得19.9亿元的政府补助。

  财务风险加剧负债率高企

  随着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的持续,上市钢企的财务风险也在加剧,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上述28家上市钢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4.5%。其中,14家钢企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3家超过80%。目前资产负债率最高的是抚顺特钢,达85.1%。同时,上述28家上市钢企去年年末负债合计高达7128.1亿元,比上年同期的6675.9亿元增长6.7%。其中,流动负债合计为5873.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5307.8亿元增长了10.6%。

  以抚顺特钢为例,其财务压力从资产负债表中便可显现出来:截至2013年年末,公司的短期借款约为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增21.6%;应付票据约为48.2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增34.7%,对于该数据的飙升,公司解释,系增加承兑汇票支付和融资所致。

  上市钢企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在钢铁业中已是佼佼者,如果它们的境况都艰难如斯,其它钢企的日子无疑更为糟糕。近日,工信部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表示,2013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升至69.4%,负债总额约3万亿元。

  另一组可供对比的数据是,2008年以前,我国重点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均低于60%;2008年-2012年期间,重点钢企资产负债率最高值为2012年的68.5%,而2013年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9.4%。

  对此,杨思明也指出,当前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预计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企业会不断增加,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也开始出现,不少银行已经收紧了钢铁业的贷款。

  编者按:一直深处寒冬的钢铁业似乎正在走出低谷——28家发布年报的上市钢企中,19家企业实现了净利润增长,亏损企业只有3家。不过,若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大量钢企是通过“财技”调出的利润。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种方式也不失为“保值增值”的一种手段。只是,这种手段终归有黔驴技穷的一天。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