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拟提高社区就诊医保报销比例

2014年04月29日 10:45   来源:江淮晨报   

  排队、排队、排队……去大医院看病最让人苦恼的就是必须得忍受漫长的排队。为了吸引市民到社区医院就诊,昨天召开的2014年全市医改工作会上传出消息,今年合肥医改将通过提高社区就诊报销比例、提高社区医疗队伍水平、推广家庭医生、探索社区首诊制,开展双向转诊制等政策,引导市民转变无论大小病都非知名三甲医院不去的观念。

  A 现状

  看个小病也不愿去社区医院

  无论什么病,似乎不去知名大医院瞧瞧心里就不踏实。庐阳区卫生局副局长陶发俊称,市民长期的就医习惯导致开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并不“红火”。

  “从医疗诊断的专业技术水平上来看,三甲医院在治疗疑难杂症和一些大病上的优势很大,但是一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社区医院完全能够‘拿下’。市民真的没必要非去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陶发俊称,以庐阳区为例,七家公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设备“已经很不错”。

  “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做放射检查的CR机都已配备,小毛病都能检查出来,但是不少市民还是不愿意来社区做检查。”陶发俊很无奈。

  无独有偶,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负责人也表示,社区内的居民只愿意来服务中心打针,做检查的多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

  医改方向

  探索社区首诊制,提高社区医院水平

  根据最新方案,合肥将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协作新机制,促成稳定的分工协同机制和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

  合肥将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变引导居民首诊在社区,简而言之,社保部门对签约居民首诊在社区进行的,将提高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家庭医生在其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凭借对居民病情的判断,签约的家庭医生可做出转诊上级医院住院治疗或下转社区卫生继续治疗康复的决定,并酌情降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和提高报销比例,实现医院住院与社区卫生康复无缝对接。

  此外,合肥将探索制定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政策,确保到2015年药品销售零差率达到100%覆盖。

  B 现状

  家庭医生需求量大配备少

  一位合格的家庭医生需要为签约家庭提供十二大类服务,其中还有免费的十项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对行动不便的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报务,也就是一个电话就能请来家庭医生。”陶发俊表示,合肥市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铺开家庭医生推广工作,这项由政府买单的医疗服务很受市民欢迎,但是如今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少。

  “配备人数太少。以双岗街道为例,辖区内加上流动人口在内共有十万人左右的常住人口,但是全科医生的配备只有十二、三名。也就是说,每名全科医生将要面对将近一万人。”陶发俊称,一支家庭医生服务小组由四人组成,包括一名有资质的全科医生、一名专业护士、一名公共卫生人员和一名社区志愿者。

  “预约上门就诊很受老百姓喜欢,但是目前我们只提供可以规避医疗事故风险的服务,比如健康咨询等。老百姓想在家里打个针还实现不了,一旦有医疗事故,好事也变坏事了。”陶发俊还表示,目前,家庭医生上门就诊的不少服务类别都没有经物价局核定收费标准,导致收费的不统一。

  医改方向

  每万人配备医生3到4名,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按照合肥市的医改目标,常住人口每万人将配备3到4名全科医生,另外还将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一对一的契约服务关系,探索按签约人群数支付服务费的补偿机制,逐步实现签约人群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形成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有序诊疗机制,建立以家庭医生签约人数数量、质量和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家庭医生评价和激励机制,搭建家庭医生信息化管理平台。

  首批试点签约的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配备,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全科医生3到4名,社区护士与全科医生比例1:1,以后逐步推广到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每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超过600户家庭或2000名居民。

  此外, 2012年,合肥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行签约式“家庭医生”服务,面向的重点人群包括慢性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如今,家庭医生的签约人群将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按照规划,签约人群以长期在社区就诊以及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居民为主,优先签约特困低保、慢性疾病、残疾、老年人群家庭,其次向儿童、妇女家庭延伸,逐步扩展到社区全人群。

  相关新闻

  家庭医生

  免费服务项目知多少

  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一次重点人群健康体检;个人健康状况评估及制定个性的健康计划;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规范的健康管理,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孕产妇实施系统的健康管理;对0到6岁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保健服务;65岁以上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和规范的健康管理;接受家庭成员电话咨询,开展健康、营养、保健咨询和指导。(记者 佟人冬)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