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在导致2人不幸死亡的上海虹口区老式民居倒塌事故所在的窄巷口,临时摆设起灵堂。
一个方桌上摆着几个果盘,中间立着一朵黑色纱花。方桌的两侧,两排相对而立的祭奠花篮上悬着白色字条,上面写着:“邻居沉痛悼念罗某某”。
临时灵堂前,蓝白色警戒线及黄色铁栅尚未撤去,线内外围着的一群邻里,低语着在5月4日凌晨发生的这场夺取两人生命的事故。
不忍打扰哀悼的家属,记者绕过警戒线来到事故所在地,只见现场一处房屋所在处几近夷为平地,另一处,施工人员用挖土机及其他工具正铲平废墟。
指着“平地”,一位居民告诉中新社记者,“死者的家已没了,所以他们只好在巷口设置了临时的灵堂。”
看着废墟,在这里住了二、三十年的朱女士语气间难掩忧心,“原来不知道这么危险,我住的地方离这里也就20多米,现在就担心今天晚上睡下去,明早眼睛能否睁开来。”
环顾四周,废墟旁围绕着一幢紧挨着一幢的低层老旧建筑,有的甚至难以分辨楼宇的间隔,再抬头往外看,就是近年间建起的新高楼。
62岁的乐长雄说,这块地方从2002年开始列入拆迁范畴,12年来,迁走大约六成住户,但动迁后的房屋并未拆除,而是涌入了人数约有原住户3倍多的外来租户。
在这里住了50多年的姚先生说:“我们不是钉子户,但现在已没人找我们谈(动迁)了”。
安徽籍打工者张先生说,上海租房价格很高,这里一个月500元人民币,相较便宜很多,所以选择了这里。他告诉记者,倒塌事故后,他不会搬走,除非拆迁了。
居民们告诉记者,这块“被遗忘的旧区”已有十几年不用交水电煤气费用,而今动迁组已撤,开发商难寻,街道部门也求助无果。
中新社记者在现场碰到数名上海房屋质量检测站工作人员,正挨户检测房屋。
上海虹口区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虹口区已派出应急维修人员对倒塌事故相应房屋进行排查,将加固危险点。
资料显示,虹口区南连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追溯历史,几乎伴随1843年上海开埠同步建设。截至2013年1月的数据,虹口区2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5万,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发展空间资源十分稀缺,有152万平方米的二级以下旧里(旧式里弄房屋),旧区改造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离开现场时,73岁的王奶奶不住地跟记者絮叨着:家里的屋子漏水已很久了,小修难以解决,她还在苦等着拆迁。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