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制作人口超载地图
据匡耀求介绍,根据2010年的统计计算,广州市越秀区平地(不包含水域)人口密度达到52834人/平方公里,深圳罗湖区的人口密度更是高达56000人/平方公里。它们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四个区域之一。还有两个区域分别位于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内地的北京和上海最密集的区域,人口密度也才只有30000多人/平方公里。而日本东京最密集的区域,人口密度也只有40000多人/平方公里。
“外界一直在说,珠三角人口太多,但之前谁也做过定量的分析,究竟是不是人口过载”。匡耀求说,这次也是基于新技术的运用,获取了关键数据,才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珠三角人口密度的报告,只是匡耀求团队耗时一年多调查结果的一部分。他还将制作完成珠三角“人口超载地图”,他介绍,“目前已经制作完成,还在做最后的验收和修改”。
“比如,在广州市的人口超载地图上,可以看到,广州的越秀区、天河区的超载情况,以及对人口的吸纳度。”他介绍:“在地图还可以看到,南沙还有吸纳人口的潜力”。
据他介绍,早在2008年,匡耀求完成广东省人口功能分区的报告时,就开始关注珠三角人口过载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向珠三角盆地聚集,不断增加的人口负荷给珠三角盆地国土承载力带来挑战。垃圾围城、交通拥挤、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能源供应、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思考珠三角区域人口规模是否与其国土承载能力相适应?”
他希望即将“收工”的这份调查,能为将来广东省人口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在广东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广东省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国土地貌具体省情, 广大山区已经没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了, 所以在开发强度上不能与山东和江苏等平原面积较多的省份‘攀比’”。
究竟算不算过载?
说珠三角人口饱和,匡耀求团队的研究是以日本关东平原作为参考系得出的结论。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匡耀求发现,中国珠三角盆地和日本关东盆地不仅在地理条件和发展功能上很相似,而且都具有综合功能区域。
如此相似的两个地区,在人口发展上,这十年却走了不同的路径:日本关东盆地各都县平地人口密度增长幅度都比较小,而珠三角城市则增长迅速。“2000年~2010 年这十年间,关东盆地的人口密度134人/平方公里。涨幅最大的东京都年均平 地人口密度增长速率仅为 0.8%。甚至还有部分地区密度在减少,比如茨城县和群马县。然而,珠三角盆地的平地人口密度则增加了657人/平方公里。”匡耀求说,珠三角的人口密度一下就超过了关东盆地。
研究表明:“日本关东盆地人口增长率到 2012 年更是降到 0.03%。这说明该地区人口承载力接近饱和,对外来人口的吸纳能力已接近极限。”以此为参照,“2000 年时中国珠三角盆地的平地人口密度低于日本关东盆地,现在,中国珠三角盆地平地人口密度已超过日本关东盆地,人口规模接近国土承载力极限,所以进一步集聚人口的能力已经非常有限。”
“珠三角提出‘腾笼换鸟’也是一种政策的引导,客观上达到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效果。”他分析:珠三角盆地人口增长已经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多流入、少流出的机械增长主导型模式,人口增长主要来源是外来迁入人口,人口的自然增长将不对人口增长构成主要影响。
“广州市、 深圳市、佛山市和东莞市人口数量占整个珠三角盆地人口的70%,其他县市人口比例仅 30%。所以如何加强对其他六市的经济发展,以产业的集聚,吸引人口集中。再以人口的集中,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土地的集约利用来拓展珠三角盆地整体发展空间。”(杜安娜)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