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几代上海人的童年记忆 自然博物馆老馆将于下周一谢幕

2014年05月08日 13: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将于下周一谢幕

 

  据中国上海政府网报道,从5月12日起,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科技馆自博展区(原上海自然博物馆)将闭馆,馆内展示的大部分标本将整体搬迁至在建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这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承载着几代上海人的童年记忆。5月7日,解放日报记者来到该馆,发现尽管是工作日,但参观人数并不少。他们大多是听说自博即将谢幕的消息后,来看它最后一眼。据统计,昨天的参观人数有600多人,是平时工作日的3倍。

  马门溪龙将拥有“小伙伴”

  1958年,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处迁入延安东路260号(原为华商纱布交易有限公司),这是一座6层高的英国古典风格建筑,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闭馆后,该建筑将被市政府收回,另作他用。

  自然博物馆的门票价十多年不变,只有5元。一进古生物展厅,记者就看到了那件气势最为宏大的展品——马门溪恐龙。据上海科技馆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云飞介绍,与很多市民想象的不同,这具恐龙骨架并非化石,而是模型。为了保留人们童年的记忆,科技馆工作人员复制了一件与它一模一样的恐龙骨架模型,已安放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生命长河”展区,待今年年底前新馆开馆,就能与公众见面。

  与老馆不同的是,马门溪龙在新馆将与几个“小伙伴”呆在一起。它们是:阿根廷龙、云南禄丰龙、脊龙。其中,长24米、高6米的阿根廷龙并非骨架,而是“皮肉”俱全,栩栩如生。张云飞说,这条龙的“骨架”是一套机械装置,科研人员利用古生物复原技术,在机械上添加了龙的肉体和皮肤。展示时,阿根廷龙的脖子会弯曲扭动,并发出如雷的叫声,极具震撼效果。

  “我和自博一起成长起来”

  老自然博物馆开馆的最后一周,人气明显提升,让人依稀见到了几十年前该馆的盛况。上海科技馆自博展区负责人赵鸿告诉记者,老自博将关闭的消息传出后,本周二的参观人数为500多人,昨天的人数达到600多人。“我们馆下午3时就停止售票了,以往工作日的日均参观人数只有200多人,这两天成倍增长。”

  在马门溪龙旁,记者看到一对带着小女孩的老年夫妇。老先生说,他叫王伟林,今年65岁。“自然博物馆有近60年历史,我和它是一起成长起来的。”据王先生回忆,他第一次来这里参观是读小学时,一进馆就被吸引住了。成家后,他带着女儿多次来到这里,如今,王先生又带着外孙女走进展馆,看看当年外公、妈妈都细细打量过的标本。“我总共参观过十几次吧,现在真有点舍不得。但这里毕竟太陈旧了,该换个新馆了。”

  新馆今年年底前开放

  在老自博关闭之际,新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将于今年年底前向公众开放。新馆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内,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从空中俯瞰,呈鹦鹉螺造型。新馆有近1.3万件展品,其馆藏更是多达27万多件。展示方式上,新馆将动物标本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结合在一起,更能反映自然界生态群落的原貌。

  5月7日,记者在自博建设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新馆的“生命长河”展区,看到了从老馆搬迁而来的黄河古象模型,在它的身旁,是马门溪龙模型。它们的形象和上海市民的童年记忆分毫不差,仿佛诉说着老自博悠久的历史,期盼着新馆开放的未来。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