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15倍于"土著" 北京将投1.2万亿扩充承载量

2014年05月10日 09:15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上午,“聚焦改革,情系民生”形势政策报告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研究室主任周立云以破解城市病为主题作了报告。他提到,北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另外,他对北京的交通、水务、环境等方面的资源承载量进行介绍,到2017年,北京要在以上方面再投资1.2万亿。

  增100万人需一个东西城

  周立云说,根据相关测算,每增加100万人需要100平方公里土地,目前东西城的面积加起来是92.4平方公里,100万人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东城加一个西城。另外,还需要新增住房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约12万套,年用水量要增加1.2亿立方米,新增普通中学33所,小学42所等。

  周立云说,人口增加要生活的舒适,背后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增长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时,城市运行状态就会被强化。人口的速度增长过快,房子跟不上,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就会出现地铁拥挤、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群租蚁族等许多城市社会边缘问题。

  摊大饼模式未能有效遏制

  周立云提到,人口过多是造成“城市病”的表面原因,从更深层次看,是城市功能太多带来的。因此,治理“城市病”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1992年,北京就提出分散集团式布局,2005年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但近10年的发展,北京的“摊大饼”式发展模式并未有效遏制,特别是城乡接合部范围拓展较广。全市近500万外来人口和近50%的违法建设集中在这个区域,人口倒挂问题在这些区域突出,有些城镇本地与外地人比例达到1:15。

  周立云还提到,协调发展是治理“大城市病”的根本出路。“2013年40%以上的外来常住人口来自津、冀、鲁、晋、内蒙古等周边地区,其中河北的占到23.7%。”周立云说,如果河北发展水平和北京相当,肯定能有效减轻北京压力,这也体现出中央要求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解决城市病应先立法规划

  周立云表示,“城市病”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怎么样不让它“摊大饼”需要立法,增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刚性。日本和英国伦敦在进行规划以及建立新城中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另外,新城和卫星城要有产业发展支撑,要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条件。建设新城、副中心有个基础条件,就是在大城市都市圈范围内要有完善的交通设施。为缓解北京的“城市病”,北京还将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改善,加大资金投入。到2017年,全市在交通、水务、大气治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投资1.2万亿左右。

  ■资源盘点

  交通限购难控拥堵恶化

  若按照现行调控政策,年均增长4万到5万辆小汽车计算,到2020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仍将达到650万辆。按照目前车辆使用强度,不考虑道路建设治理工作,2020年的拥堵状况会回到2010年采取限行之前的状况。

  住房不能完全放开供应

  周立云说,北京的房价高涨,主要是土地资源要素的短缺,土地供给不足,刚性需求与房源不足的矛盾。但北京作为首都,由于特殊的城市性质,相对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购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要全部满足。但土地资源有限,房子不可能敞开供给,敞开卖。北京房价问题一定程度上不能用供需平衡来解决。

  用水北京比以色列缺水

  2012年是北京近些年来降水较多的一年,全年人均水资源量19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的11%,这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人均500立方米。周立云说,大家印象中以色列非常缺水,2005年考察时他得知,以色列人均水资源量276立方米,北京比以色列还缺水。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