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中关村,“中国的硅谷”、“高科技孵化地”都是它响当当的名片,背靠清华、北大,又有政策扶持,20年时间,中关村就从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发展成现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身在首都北京,中关村的“国字头”光环自然不少。然而,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大幕拉开,中关村也开始迈开步伐“走出去”。
昨天(5月11日)上午,中关村海淀园在河北秦皇岛建立的秦皇岛分园,正式挂牌运行。这是中关村海淀园在全国的首家分园。河北自承接北京动批、大红门之后,再与中关村“联姻”,由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这次的产业转移会成为京津冀合作的新路径吗?
其实,从首钢到中关村,从天津滨海新区到唐山曹妃甸,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互联互通的大幕已经拉开。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在河北如何发展?河北又将在承接中得到哪些实惠?产业转移后能否真的吸引人才迁移?
这几年,北京千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曙东在中关村发展的顺风顺水。然而当他想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时,却遇上了烦心事。
夏曙东:纯粹高端的研发和规划还是北京有优势,目前北京遇到一些问题就是土地受一些限制,人员的成本逐年递增。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建立,让夏曙东下决心把这个投资额高达1.5亿元的项目转移出北京。
夏曙东:我们希望把全国接近80个城市的数据,全国400万辆营运车辆的数据,放到秦皇岛来。把智能交通设备的研发生产落户秦皇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平台放在秦皇岛,第二个是建立全国以动态路况为核心的数据中心。
除了成本低的优势之外,秦皇岛美丽的海滨也是夏曙东选择这里的原因。
夏曙东:秦皇岛和北京也不远,生活环境也不差,北京来的员工可以是奖励式的,度假性的方式参与项目。
而让中关村海淀园牵手秦皇岛,北京的官员更看重双方的合作模式。
北京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园管委主任孟景伟:在海淀区的企业秦皇岛落地发展,他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双方按照4比4两地共享。同时,20%建立产业基金扶持企业的发展。
其实,在北京产业转移过程中,原有利益如何分配一直是个羁绊。这个问题不解决,北京的产业大规模转移无法启动。而北京与秦皇岛创建的利益共享机制,可谓破题之举。
而对于企业来说,离开北京,也意味着原来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可能会失去。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1+6”“新四条”等一揽子系统的配套优惠政策,涵盖了企业融资、股权激励、技术创新等方方面面。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所在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申请河北省政府支持,并上报国家批准给予分园享受中关村同质化政策,充分保障进驻企业待遇不变,实现政策无差异对接。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你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你必须要创造条件,决定权在企业,谁的条件好,谁的条件优越当然就到哪去了。
相对于北京动批、大红门等低端业态转移河北,中关村海淀园在秦皇岛建立分园,是北京高科技生产要素第一次大规模向河北辐射外溢。首批入驻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企业已经有六家,全部是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北京总部、科研——河北转化、生产”的产业链布局逐渐清晰。
胡英杰:第一批项目落地后第二批项目我们还在谈,还有一批海淀以外的项目我们也在谈,包括北斗的项目、瀚海的项目,关键是把我们合作的产业加快推进的速度。
对于北京来说,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的目的是为自己减肥,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迁移上。但是目前横亘在人的迁移面前的,是京冀两地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巨大落差。胡英杰表示,公共服务水平不拉平,人就留不下来。
胡英杰:我要引进高端人才,我要引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医疗资源,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人家会来吗?
胡英杰透露,随着大批北京高科技企业的入驻,他们正在与北京大学等单位洽谈,让北大附小附中、人大附中等名校在秦皇岛开发区建设分校,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将在此建设三级医院。
从首钢到中关村,从天津滨海新区到唐山曹妃甸,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互通互联大幕已经拉开,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承接什么、如何承接的思路正渐次显现。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表示,今后京冀之间的产业转移与项目承接,不会盲目追求数量,而会更加注重质量。
胡英杰:不是什么出来我们都承接,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养老、科技等等,这些产业适合秦皇岛的发展。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