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措如何形成的?刘鸿飞在关注

2014年05月13日 15:01   来源:西藏新闻网   

  工作后才入地质门道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初次见到刘鸿飞时,他正急匆匆的赶去开会。“老大去开会了,等会儿再给他汇报吧。”在办公室等待之余,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老大(大家对刘院长的尊称)是个很随和、很亲切的人。

  刘鸿飞是重庆涪陵人,从昆明地质学校一毕业,就直接来到西藏工作。“当时根本不曾想过西藏的情况这样艰苦,只想着要尽快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刘鸿飞说,刚参加工作时,对地质的了解基本上都来源于老师的书面授课,很少有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更别说在地质方面会有自己的见解了。

  后来,他跟着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许多老前辈跑野外做调查研究,才渐渐地对地质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为了弄懂一种地质现象,还专门四处托同学和朋友买书辗转带到拉萨来,并经常向实践经验丰厚的前辈请教。”

  在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作的日子,刘鸿飞过得非常充实。转眼八年时间到了,按照当时政策解释,在西藏工作满八年就可以申请调回内地工作,那一刻,刘鸿飞陷入了两难。考虑再三后,他仍然选择留在西藏追寻自己的地质梦。“虽然艰苦,但西藏是打开地学奥秘的钥匙,为我提供了研究地学的舞台。”工作期间,刘鸿飞先后参加了西藏1:100万日土幅、噶大克幅区域地质调查填图,1:20万拉萨幅、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等工作,并发表多篇论文、著作。

  与其他同事的办公室不同,刘鸿飞的办公室挂满了地质地图,有遥感影像图、快鸟影像图等。长期的西藏地质工作经验,让刘鸿飞对西藏地貌了如指掌。“虽然从行政地图来看,西藏的很多地方我还没到过,但是大的地质构造单元我已经全部走完了。”刘鸿飞说。

  我还是原来的我

  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2012年,刘鸿飞带领的“西藏地质背景与成矿作用研究创新团队”入选为第一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也是我区首个入选的团队。作为团队负责人,刘鸿飞在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成为我区“万人计划”第一人。

  “刘院长,下一步在地质方面有哪些计划?”“大众对地质调查的广泛定义就是找矿,却不知道通过地质调查数据可以更好地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刘鸿飞说,做地质调查时间久了,就会不自觉地想去研究地质演化的规律,如青藏高原是如何演变的,纳木措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演变为现在的模样等诸如此类问题都是他一直关注的课题。

  除了找矿将西藏建设为国家资源储备基地外,刘鸿飞还有个想法,那就是将旅游与地质结合起来,打造世界地质公园。

  刘鸿飞讲到,地质景观中有很多富有趣味的岩石,有的是动物幻化的动物化石、有的是草木幻化的植物化石,还有很多有用的矿石等。说着,刘鸿飞带记者参观了他的石头储藏柜,里面陈列着许多奇石和矿石。“奇石是指奇形怪状、有一定象形、内涵、极富想象空间的石头。”刘鸿飞说,其实我们西藏也是有的,就是大家平时在河边捡到的“雨花石”,但只能称为奇石了,并不是真的雨花石。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